第72章 纠结(1 / 2)

六楼的会客室只有三四十平米,宽大的黑色沙发,深红檀木的茶几,处处彰显着气派和威严?

林辰暮端起茶默默品味,顺着喉头滑下的苦涩一直浸润到内心深处。?

杨卫国要离开的消息来得很是突然,甚至让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林辰暮根本就想不到,刚刚才在这场斗争中完胜,将郭旭峰驱逐出东屏的杨卫国,也即将面临着离开的境地。可当他仔细品味,耐心琢磨后,却又觉得这似乎也并不突兀。?

郭旭峰调任峨山市市委书记,已经很难说得清楚是升是降了。毕竟峨山市的地位和发展,在全华川都是垫后的,含金量和东屏相比略显不足。不过他去了峨山,却是担任一把手,远比在东屏受杨卫国的牵制好得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运作成为其他城市的一把手,甚至进省委,由此可见,这十足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妙招。而据说,为了换取峨山市市委书记周博海的提前退休,上头可是花费了不少的代价,也是煞费苦心了。?

这次风波,表面上看起来,是以郭旭峰的败走告终,杨卫国在东屏的权威更甚,但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引得了省里不少领导的不满和忌惮。这其中上头经过了如何的博弈和平衡,林辰暮不得而知,不过却也知道,杨卫国的离开,似乎早在孙琳惠和潘江祥被抓时,就已经注定了。难怪当时林辰暮兴奋不已地将消息告知杨卫国的时候,杨卫国的表情,却不见得有多么轻松高兴,或许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了会有这么一个结局。?

眼看就要离开扎根三年的东屏,要说不伤感,那是不可能的。杨卫国现在所能做的,也就是在离开之前,尽量替林辰暮打造一些班底。不过,正如杨卫国所说的那样,提拔重用几个人,对他来说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这些人身上一旦打上他杨卫国的标签,以后新的领导来了,会如何对待,那就真不好说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当然,既然是胜利者,杨卫国的下一步的安排也不错,临近的西陉省省会城市武溪市市委书记,提为副省级也只是咫尺之间。?

令林辰暮有些纠结的是,杨卫国说完自己要离开的消息后,沉默了半晌,好久又吐出几个字来:“愿不愿意跟我去武溪?”?

林辰暮愣住,半晌说不出话来。?

去不去武溪,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平心而论,林辰暮从小跟着母亲颠簸流离,就华川待的时间长,下意识的,也就将这里视作了自己的故乡。但事实上,他也知道,为官者,向来就是居无定所的,服从上级的安排和工作需要,可能这些年你在这里扎根,过些年又去了相隔千里的地方。不论在哪里,只要尽心尽力,无愧于心,就行了。?

而杨卫国这次去武溪,却并不只是升迁那么简单。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武溪的状况,比之东屏来说,更是有之过而无不及。杨卫国只身前往,势必和当地的大小势力发生激烈的碰撞。或许杨卫国身后的势力,也希望他如同在东屏一般,很快能够在武溪打开局面,使得他们在西陉的话语权得到增强,以便他们将触角,也深入到西陉的势力范围内,增强话语权。?

可这青基会的工作才刚刚展开,前两天孙庆海还和自己谈过,似乎农村小额信贷的事情,在国家发改委和各部委的关注和努力下,已经开始进行了调整,并预计在国内几个省市先行试点,华川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关键时候,自己一走了之,这些工作又该怎么办?而自己好不容易引进和提拔的人员,又该怎么办??

想到这些,林辰暮就有些犹豫了。这似乎让杨卫国微微有些失望,意兴索然了不少,一顿饭吃到最后,甚至渐渐有些冷场了,就连叽叽喳喳的杨可欣,似乎也感到了那压抑的感觉,两只大眼睛眨巴眨巴的,不时看看杨卫国,又看看林辰暮,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

会客室的门“咔哒”一响,林辰暮条件反射似的马上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站得笔直,脸上看不出什么异样,不过两只手却不由得攥地紧紧的,心里也是直打鼓。倘若不是身处在省委大楼里,他还真不敢相信,省委陈书记,居然会要见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正科(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