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太子妃和选侍(1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407 字 3个月前

第9章 太子妃和选侍

走完了这些步骤,婚礼才算进入实质阶段,该去迎亲了,叫做亲迎。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良辰吉日,把太子的营帐搭建在亲家门外,安排一部分宦官和东宫官员守着。

第二天凌晨,穿戴冕服的太子坐着金辂在一群仪仗队的簇拥下浩浩荡荡杀奔女方家。大部分婚礼仪式都在营帐中完成,最终新媳妇和新郎官一起坐金辂返回东宫。

按照后世的风俗,把新娘子接回来就该开始婚宴了。可皇家没有,回宫之后太子和太子妃换一身衣服帽子,隔着桌子端坐,在一群宫女宦官的服侍下喝交杯酒,名曰合卺。

最后一步就该去拜见皇帝、皇后、贵妃和群臣了,此时不管乐意不乐意,包括郑贵妃在内的所有人都得笑。也不管是不是由衷,每个人全要祝贺。负责记录的史官会在起居注上写写画画,把此时发生的所有事、所有对话全记录在案。

好在太子没有起居注,否则洪涛就得想办法改变一下计划了。整天总有人跟在身边随时记录一举一动,装的再像也得露馅。

说是傻吧,肯定不对!太子平日里的表现虽然不怎么出彩,却也从来不招惹是非,很能忍,绝不是毫无心机之人;可要说不傻吧,面对巴结皇帝的好机会从来不知道献媚讨好,以此改善父子关系。

即便心里对当今圣上有怨气也不该如此直白的表露,看来还需要小心保护。太子的名头不光是皇家的,也是自己后半生的饭票。到了这个位置上只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第二条路可选。

陪伴了皇长子七年,每日里兢兢业业,无时无刻不为其着想,今天总算有了些成果,不枉这些年的付出,可新晋太子的表现却有些令人担忧。

“我有些烦躁,不碍事,静一静就好了。今日见到陛下手中拿有一物,巴掌大小,你可曾看到了?”面对王安询问的眼神,洪涛也没解释为什么不入洞房,而是问起了另外一件事。

要说聪明吧,看不出来!那笔烂字写得是真没法入眼,每个都像是皱着眉、撇着嘴,满脸不乐意,天天练习天天不见长进。

“……那就多做两架,也给郑贵妃送过去吧。”果然,听到还要给父皇做自鸣钟,太子的表情重新又木讷了起来,但最终还是像以往一样选择了服软。

现在只能拖一天算一天,假如传到了皇后和皇太后耳朵里实在搪塞不过去了也只能咬牙上,但依旧要尽可能的采取措施。

王安有点被问糊涂了,新婚之夜放着太子妃和两位选侍不搭理,大晚上的打听西僧去向是何用意?但答复还是给出来了,他确实不清楚上贡的西僧在什么地方,非要知道的话只能去问。

自打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了从海上通往东方的航线之后,基督教廷从来没放弃向神秘东方进行宗教渗透。经过几十上百年的探索,西方传教士不光找到了印度、东南亚各国,也登陆了明朝和日本。

在原本的计划中,洪涛还真没想起这些虔诚的宗教狂热者,主要是太偏门了。不过现在想起来好像也不算晚,如果能把他们善加利用,说不定会成为一大助力和掩护。

下午去拜见皇后的时候,有件东西引起了关注。是架钟表,准确的说是个长方形的小座钟,被万历皇帝拿在手中把玩。

“唉……树欲静而风不止呐!”待邹义出了院子,王安才缓缓走向自己居住的耳房,边走边轻声叹气。

“极是……天色已经不早了,千岁爷早早安寝。明日一早文华殿开小经筵,大学士们要开讲了。”

“邹局丞,殿下今日有些劳累,已经安寝了,你也去休息吧。”对于这位同僚,虽然都出自内书房,时间却隔了好几年,王安并不是太了解,也就没什么可交流的,敷衍了事。

“这……奴婢可去六科廊打探,只是不知千岁爷何以关注西僧?”

当所有程序都走完,把新娘子迎回东宫,洪涛没有马上入洞房造小人,而是拿出本书交给太子妃和两名选侍,然后在迷茫、畏惧、好奇、无助等诸多眼神的注视下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