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当堂分赃(2 / 2)

要是没有锦州榷场肉眼可见的巨大利益,没有他们各家在不少工厂里入了股,哪儿来的这么大干劲儿。这哪儿是为君分忧啊,分明就是与君抢银子呢。

“如此甚好……诸卿就照此办理吧,不日派遣使节去锦州与蒙古各部仔细商议,定下章程再拿给朕看!”

看着大臣们卖力的表演,洪涛也很敬业,满脸都是欣慰和满足的微笑,好像对臣子们的大力支持非常满意,随后抬手轻挥,散会!赶紧散吧,再演下去就要吐了!

“万岁爷,左光斗虽在任上政绩斐然,然此人出自东林党,许以如此重任,又孤悬海外,奴婢以为还需严加看管!”

做为总参军机之一,王安也有资格参与御前会议。在刚刚的表演中他并没发表见解,但跟着皇帝回到后殿,见左右无人,马上道出了心中所想。

“嗯,你想的对,朕会安排人手去办此事。朝鲜使节那边有什么表示吗?”

同样的话,从高攀龙嘴里讲出来是一个意思,从王安嘴里说出来又是另一个意思。洪涛先予以了肯定,然后话锋一转,问起了别的事情。

眼下这个大太监头子已经不兼管东厂了,但头上多了个总参军机的头衔,职务上与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平起平坐,到底是损失还是收获,真不太好计算。

现在洪涛就是用实际行动来提醒他,以后把多注意力全专注在政务上,不要再去操心那些不太见的人的勾当,专心致志做个内相足矣。

“奴婢昨日陪同朱国祚在驿馆见了朝鲜礼曹参判,言语间似对本国朝廷大员颇有微词,责其不该首鼠两端与女真人勾勾搭搭。”

王安见皇帝不打算再谈南洋总督的人选问题,也就没有再坚持,马上切换到了司礼监掌印的身份,规规矩矩的汇报起了接见朝鲜使节的过程。

按说司礼监是没这个权力也没这份责任的,所有外国使节觐见都有礼部安排。但自打有了总参谋部,洪涛就有意无意的安排参谋们参加各种外交活动,美其名曰知己知彼,言下之意就是对礼部的工作不太满意。

你们整天光知道道听途说,对周围各番邦国家知之甚少还不求甚解,那就别怪我越俎代庖,启用自己的消息来源了。参谋和太监与会旁听,就是手段之一。

放在以前,这种安排肯定会引来礼部甚至各部的坚决反对,但现在没人敢顶撞了。在皇帝对朝堂的历次清洗中,礼部都是重灾区,已经有点人人自危了。

现任礼部侍郎杨廷筠又是李之藻、徐光启的故交,想必是得到了某种暗示或者明示,始终也没在这个问题上鼓噪过。

做为当事人都不带头反对,别人好像也没有充足的理由替人张目。由司礼监、总参谋部参与外交使节的会见,慢慢也就成了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