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战略布局2(2 / 2)

带兵少、走北线,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大好时机。只要有人动了歪心思,想拼死一搏,兴和城必然就是最佳伏击地点。

即便大明内部没有叛臣贼子,也要借这次机会为出兵归化城找个非常合理的借口。

根据这几年统计司和锦衣卫借边榷互市之便对蒙古各部的渗透打探,喀喇沁、土默特内部都存在极深的裂痕。倒不是有谁故意破坏,而是他们两部的历史遗留。

喀喇沁和土默特只是统称,实际上内部分成了好多个部族,来历还都不太一样,没有血缘上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顺义王还是白洪大台吉都不能做到大权独揽。尤其是顺义王,在三娘子死后,人家的亲儿子素囊台吉就明确要继位,族中支持者也不在少数,两边剑拔弩张的局面已经维持很久了。

顺义王以其支持者为了稳固统治,慢慢的开始向邻居喀喇沁部靠拢,试图通过这条路获取更多来自大明的货物,增强实力。

而素囊台吉也不愿坐以待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另一边的邻居靠拢,恰好就是鄂尔多斯部。至于说鄂尔多斯部为什么要趟这塘浑水,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

不过应该也玩不出什么花样儿来,在对权力的争夺上北方游牧民族比汉人更直接更干脆,各部落之间常年存在互相吞并的现象。趁你病要你命不光不会被诟病,还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和被后人称赞的美德。

成吉思汗就是这么统一蒙古的,努尔哈赤同样也做了一遍,而雄心勃勃的林丹汗一直也没闲着,只是在能力上好像不如前两位,所以进展有点慢。

实际上洪涛也是这么想的,啥世代交好永为兄弟,和平的属性压根儿就不是人类的本性,贪婪才是。即便自己能克制本性遵守约定,别人也能吗?只要有一方不能,任何契约都等于白纸。

古人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既然不能确保和平相处,那就必须在己方占优的时候率先出手,抢得先机。

现在就是个非常不错的契机,土默特、鄂尔多斯两部出兵袭击大明皇帝,别的啥也不提,光这个理由就足够开始一场国战的了。

栽赃陷害?真对不起,被一起袭击的还有土默特和喀喇沁两部的大首领,就算大明皇帝不想报复他们俩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此时其他蒙古部族就不太好插手了,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是游牧民族的习俗,最好连夜都别过,哪儿来的十年不晚。人家是私人恩怨,你非强出头,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很难获得本族台吉们的拥护。

等归化城被占领,顺义王和白洪大台吉不光不能翻脸,还得感谢大明皇帝帮他们处理了族中的不安定因素,然后继续与大明结盟,共同对付周边潜在的威胁。

比如遭受重创的鄂尔多斯部,空出来的大量草场全是香饽饽,顺义王和白洪大台吉只要不坚决反对都可以分一杯羹。这就是利益上的一致,比任何感情、约定都牢固且方便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