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还得问专家(1 / 2)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1173 字 3个月前

第353章 还得问专家

什么叫说话的艺术?就是把话说到人心坎上。

老六把小马哥的经典台词,用在这两位有相似处境的昔日大佬身上,就是绝杀。

两人果然不再推辞,都磕头表示,愿意加入市舶司。

“哈哈好!”朱桢高兴的站起身,亲自拉起两人道:“从今日起,两位便是市舶司的海运委员了。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把市舶司做大做强!相信我,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你们两家一定能重现昔日辉煌。”

“有道理。”朱桢点头笑道:“不怕二位笑话,本王只知道海上贸易赚钱,却到现在也不知道,到底有多赚钱。”

如果段落错误请您稍后用主流浏览器访问(chrome,safari,edge...)

“官本船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主要是执行的人太差。派来官员光想着盘剥商人,中饱私囊去了。根本没有垄断海贸。”沈荣答道。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最好就吃独食了?”韩宜可皱眉问两人道。

~~

“其实六家都嫌多了。”沈荣淡淡道:“每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划分航线,分摊费用,协调利益。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内耗十分巨大。”

“有道理。”朱桢点点头。

“唐朝时,他们从我国学会了织绢纻锦缎,却不会制生丝。若海上不通,则无丝可织。所以每百斤价银五六百两……”

“对,就是这个意思。”沈荣忙点头道:“总之分一杯羹的人越多,海上就越乱,海贸也越不赚钱。”

而在大明,搞走私可以赚到百分之五百的利润……他们能干出什么疯狂的举动,放开了想去吧!

~~

“但这是我一家垄断的情况,要是有两家一起,我家的利润一定会受影响。因为相对国内的大量生产,海外的市场终究小很多。那么对手为了更多的销售货物,抢占我的市场,就会主动降价。

“不是吃独食,而是海上只有我们一家的船。”两人忙向未来顶头上司解释道:“江南的大户和百姓,既可以为我们供货,也可以为我们在国内销货。他们要是想做海上贸易也没问题,但必须坐我们的船,用我们的船运货,按照我们规定的价格买卖,不能坏了规矩。”

“唔,看起来,元朝的能人,也认识到了海贸应该由官府垄断。”朱桢点点头道:“而且已经有了一套很成熟的办法。但结果非但没成功,还让市舶司彻底一蹶不振。”

“三个和尚没水吃?”朱桢接话道。

“所以原先,海商始终维持在六家。”顾元臣道:“任何想要加入的后来者,都会被六家联手拒之门外。”

看来海上贸易的游戏规则,跟自由贸易扯不上半点关系、

但当荷兰人、英国人相继打破葡萄牙人的封锁,也来到亚洲,也开始往欧洲贩运胡椒后,这种昂贵香料的价格很快持续暴跌,几年功夫便跌成了平价货,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东印度公司’破产……

“好家伙,上车焊死门。”朱桢对这种现象的理解,远比两人预想的好。

“那些精明的日本大名也会利用对手,向我压价。最后我也只能跟进降价。这还是只有两家的情况,卖家越多,这种自相杀价的情况就越严重,暴利便不复存在。”沈荣接着道:“失去了暴利,海外贸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