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万事开头难(1 / 2)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1137 字 3个月前

第368章 万事开头难

翌日过午,一众大臣准时来到文华殿、

分文武列班站定后,大内总管吴公公高唱一声:“太子驾到!”

“臣等恭迎太子。”文武重臣便跪地恭迎太子殿下。

太子在文华殿升座后,温声道:“诸位平身吧。”

“谢殿下。”

进入元朝后,藏地纳入中央朝廷的直接管辖下。元朝将藏族主要聚居区分为三个宣慰司,其中两个在西藏。

如果段落错误请您稍后用主流浏览器访问(chrome,safari,edge...)

~~

待大都督府这边退下后,胡惟庸的也出班禀报:

“户部上奏中书,言前番发行大明宝钞,因民间重钱轻钞,为保钞法,罢宝源、宝泉局,停止铸造‘洪武通宝’。然宝钞面额最低一贯,百姓使用多有不便,急需铜钱保证交易。故请命各布政司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以充民用。”

“儿臣接旨,谨遵父皇教诲。”太子跪地领旨,然后将旨意供起,这便是他监国的法理依据了。

“另外,历代都有倒钞的规定。为了保证钞票完整、避免伪造,历代都不允许使用破旧的钞票,需要到有司更换新钞,方可继续使用。但要向有司交纳一定的成本费,叫工墨费或贯头钱,始可倒钞。

“殿下英明!”邓愈、李文忠等武臣闻言大喜,太子殿下有这份但当和魄力,足以赢得他们的尊重了。

强调这是在历练。大臣当然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但太子可以犯错,因为他是在练习国政。练习嘛,哪有不犯错的?大家要有耐心,等练习时长两年半,就不会再犯错了。

所以大明语境中的吐蕃,是指的在河州的藏人。

随堂太监呈上奏本,李文忠便高声禀报道:“启奏太子,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禀报,前番派出贡使巩哥锁南等,率使团入贡途中遭吐蕃截杀。乌斯藏都指挥使班竹儿藏卜,请求朝廷发兵严惩吐蕃,为乌斯藏报仇!”

“吐蕃……”太子闻言稍稍沉吟,他跟着父皇听政多年,对国家军政大事,可谓了若指掌。

“回殿下,历代都是钱钞并举,钱充小额,钞以大额,搭配使用,方便百姓。”胡惟庸便缓缓答道:“所以老臣建议,同意户部奏请,命各布政司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以充民用。”

胡惟庸这厮是憋着坏水,一上来就禀报大明朝眼下最棘手,也是专业性最强的金融问题。存心让太子露怯。

“……”太子果然微不可查一蹙眉,问道:“前朝先例如何?”

说起来,李文忠口中这个吐蕃,跟唐朝那个占据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国,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了。

大臣们起身立定后,大内总管吴公公又宣读了皇帝的旨意。

“嗯。”太子点点头,又问了李文忠、胡惟庸等人的意见,然后沉声道:

“卫国公所言极是。此番吐蕃截杀贡使、乌斯藏向朝廷求援,朝廷若不展示雷霆手段,击杀胆敢冒犯天威者。恐怕非但吐蕃,就连乌斯藏也会对朝廷多有轻慢,不再对天朝毕恭毕敬。所以本宫会奏禀父皇,请求出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