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市舶船队(1 / 2)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1144 字 3个月前

第404章 市舶船队

“什么叫多半?连部下死活都不知道,你干什么吃的?!”楚王开启了咆哮模式,恨不得要吃人似的。

“属下该死!”俞通源赶紧站定,低头认罪。

韩宜可等人也噤若寒蝉,没人敢替俞通源说话。

楚王殿下这回是动了真怒,他费尽心思折腾到到现在,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重振市舶司。

他哥几个砸锅卖铁凑了十条海船,还有船上的货……好吧,他没出钱,本钱都是他哥哥们出的。结果头回出海就折了四条。这让他怎么跟哥哥们交代?

“苏州船?”在苏州长期的审讯工作,让朱桢挑字眼的功夫炉火纯青。

如果段落错误请您稍后用主流浏览器访问(chrome,safari,edge...)

过年时,朱桢跟汪大渊商量决定,市舶船队第一次远航,还是保守一点,先把南洋航线走通再说吧。

~~

华夏航海发展到此时,无论是造船工艺还是航海技术,都已是独步全球,遥遥领先的。

宋朝到各国的航线基本都是直达的。比如到位于爪哇的阇婆(po)国的南洋航线,顺风时,从泉州走横穿南海的直达航线,一个多月就可以抵达爪哇。

市舶船队头一次出海,能两个月抵达目的地,表现其实是合格的。

“谁知眼看快要进入浙江海面时,在福瑶列岛外海面出事了……”

然后朱桢就明白了,这俩国家控制了西洋和南洋间的咽喉要道,大搞过境贸易,焉有不富之理?

其实大食也一样……

他们虽然半辈子都在水上讨生活,但像这样在远离国门,在大洋航行几个月,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自然各个都犯了思乡病。

尤其是宋朝中后期,解除华商海禁,化‘被动型’国际贸易为‘主动性’国际贸易后,华商很快取代了阿拉伯商人的海上优势,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海上商路。东起日本沿海,西至波斯湾,亚非所有的重要港口,都有宋朝商人和商船出没。

“等老子上了岸,一定要去逛一次青楼。”一个四十多岁的水手发誓道:“这辈子光跟窑姐儿打交道了,咱也尝尝女史的滋味!”

“不叫中国船,那么说,不光有江南来的船喽?”朱桢问道。

“哈哈哈!”水手们笑得前仰后合。

汪大渊还告诉楚王,海外最富裕的三个国家,依次是大食、阇婆和三佛齐。跟这三个国家贸易,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利润。

“先把经过讲清楚!”待怒气消退,老六才黑着脸道。

居然比他们之前贩私盐还赚!

虽然不是船上的会计师,不知道此行具体的收入,但他们都不聋不瞎,都听说此次一来一回,至少十倍获利,甚至有说二十倍的。

“我才不呢,什么窑姐儿花魁,吹了灯都一个样。”那人大摇其头。

船上登时响起水手和船工们兴奋的呼哨声和欢呼声。

“返程时已经是南风天,所以顺风顺水,航速很快,半个月就到了琼州,然后过了福州都一直平安无事。加之此行收获异常丰厚,所以大伙儿都很高兴。”说到这儿,俞通源的神情变得沮丧道:

而且归心似箭还有个原因,是他们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