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国子学(1 / 2)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1093 字 3个月前

第584章 国子学

南京国子学位于大明最繁华的秦淮河畔,前身正是夫子庙。

东晋咸康三年,根据王导提议,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北宋年间,在学宫前设立孔庙,彰显遵循先圣先贤之道,夫子庙由此而来。此后历经数代,这里一直是江南的最高学府。

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下旨‘建学校,延师儒,招生徒,讲道论德,以复先王之业’,遂将其升格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国子学。

~~

哥俩说话间,来到国子学大门——集贤门前。

如果段落错误请您稍后用主流浏览器访问(chrome,safari,edge...)

“犯不着都搭进去。”老四低声道:“你看三哥现在的处境,就是空印案造成的。我估计,落在我头上的这个因果,比空印案只大不小。到时候我拍拍屁股就藩去了,你还得在京里混呢。那日子还有法过吗?”

其余人等这才噤若寒蝉,长长的队伍鸦雀无声,只有国子学官员问话时,被问到的新生才敢开口回答。

“溅一身又怎么样?我得跟四哥一起顶着。”老六闷声道。

老头子不用前者用后者,至少说明两件事。一,他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二,说明四哥的猜测没错,自己这趟遭遇,就是当丐帮帮主换来的。老头子要脸了,不愿意提要饭那茬了……

顿一下朱棣又道:“再说你不每月还有两天的假吗?出来时帮我出出主意就行。”

老六仿佛回到了当年大学报到时,但眼下的气氛,可比那时严肃多了。

“靠……”老六只想丢他老母,但看来是自己奶奶的份上,还是算了吧。

老六也在朝国子学而去的人群中,他四哥来送他。

在这个国子学毕业就能直接做官的年代,监生都是由各省府州县学严格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可没有像赵二爷那样,考不上举人,在监里混日子的。

国子学学制四年,每年三月都会有新一批贡生入学。

用刘伯温的话就是,‘他能考虑你的名声,说明在他那里,你已经仅次于太子了。’

不过想想还挺刺激……

那派头,跟后世中了进士似的。不过这个年代的国子生,也确实跟进士差不多……

还有些头戴儒巾,穿着蓝色圆领袍,束青丝绦的国子学生,在一旁协助官员维持秩序,并将新生按照分班带进学中去。

“你们在我府上约会不就两不耽误了?”老四给他出主意。

“什么叫进去之后?”老六翻翻白眼。“再说咱家在这方面的脸,都让你和二哥丢净了,还轮得着我丢吗?”

到这里,所有的家人、奴仆都不能再送了。因为按照学规,只有新生可以凭入学手续入内,所有家人、奴仆,都禁止进入国子学。

高年级的国子生,不断提醒这些新来的严禁喧哗。但都是些刚刚鱼跃龙门的年轻人,兴奋之情哪能压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