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牧民(2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088 字 4个月前

古代时,国家管理百姓称为牧民,甚至有个官职叫牧守,其实就是把百姓当成牛羊来放牧,而想要让牛羊长大,当然也要给牛羊吃草。

现在朱高煦就是这么做的,给移民分配土地、店铺,甚至借给他们家具、种子,甚至是钱财,其实就是给牛羊的草,好让他们快点长大,从而回报放牧的人。

“是啊,田地倒还好办,只要撒上种子,就可以长出粮食,但商业想要恢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士奇说到这里,也露出头疼的表情。

虽然德里没有经历战火,是被人献城,但在事后,他们清理了一大批黑兹尔汗的手下,导致德里城的经济也大受打击,城中的店铺空了一半还多,这段时间杨士奇都在为恢复商业的事情头疼。

“其实这件事也不难,这次随同我下西洋的各家勋贵们,也都派管事来了,带了不少的货物,许多人还想收购一些天竺的特产,有些人还来了德里,估计用不了多久,德里的商业就会繁荣起来。”

张忠再次说道。

“光靠那些勋贵也不行啊,我怕他们几家独大,垄断某个行业的话,对商业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最好还是引进一些普通的商人。”

杨士奇目光长远,并不愿意让勋贵们把持天竺的经济。

“这次倒是有些胆大的商人跟我们来了,但数量不多,主要是才刚开海,大明的商人一般都在近海,顶多去南洋,很少敢来西洋的,等到下次我让人宣传一下,应该能带更多的商人过来。”

张忠想了想这才说道。

张忠离开天津时,还没有开海,但当他走到苏州时,朱瞻壑就已经在天津主持开海了,当时就有不少的商人四处活跃,但因开海的时间短,商人也比较少,有胆大的跑去南洋,后来更是跟着张忠来到天竺。

“如此最好,只有让更多的商人参与进来,才能让天竺这边的经济好转,当然这件事也不用太急,毕竟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把地种好,毕竟土地才是一切的根本。”

杨士奇说到最后哈哈一笑,他是个典型的中原士大夫,虽然看重商业,但依然觉得土地,或者说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对了,朝廷开海之后,各方的反应如何,有没有人闹事?”

杨士奇对开海的事十分感兴趣,毕竟这件事关系到他们日后与大明的联系。

“我是到苏州时才知道开海的事,后来离开广州时,听说苏州也要开海了,当时各大港口都十分急切的想要抢先开海,为此还发生不少争吵,沿海的商人也十分活跃,至于闹事倒是没听说过。”

张忠想了想这才回答道,

他并不知道在他们走后不久,就有人假扮倭寇抢掠百姓,为的就是阻挠开海。

“没事就好,希望开海一切顺利吧!”

杨士奇嘴上这么说,但心中还是有些担心,毕竟他十分清楚,海禁虽然给大明带来巨大的损失,但也同时让一些获利,而开海肯定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

就在杨士奇与张忠边走边聊之时,忽然只听前面隐约传来吹吹打打的声音,好像是有人在办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