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佛母(上)(2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122 字 4个月前

唐赛儿为什么能造反成功,最主要就是因为山东太乱了,到处都是流民,百姓的生活也困苦不堪,既然都快活不下去了,自然也就只能造反了,当初朱元璋也是这么干的。

就在朱瞻壑打定主意,要早点回京城时,前方上百里的一个驿站之中,朱瞻基也在考虑着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朱瞻基走在朱瞻壑的前面,他也比朱瞻壑更早发现了山东的异常。

对此朱瞻基和朱瞻壑一样,也立刻派出锦衣卫,让他们调查这一路上的见闻情况。

“太孙,据我们的调查,山东出现如此多的流民,百姓们困苦不堪,原因有很多,其中……其中……”

王志说到最后,忽然变得吞吞吐吐,似乎不敢再说下去了。

“其中什么?”

朱瞻基眉头一皱,立刻追问道。

“太孙息怒,这件事关乎到陛下,因为陛下前些年要做的事太多,因此山东承担了沉重的徭役,再加上天灾人祸等原因,所以才导致山东现在的情况。”

王志不敢乱说,只能含糊的提一句。

朱瞻基闻言也立刻明白过来,这些年为了北征,修建北京城,以及疏通运河等事,导致大明的财政吃紧,地方上的徭役也很重,山东只是受影响最大的一个罢了。

“你刚才说人祸,难道这其中还有人故意而为?”

朱瞻基避重就轻,不问朱棣对山东的影响,而是问起了其它的原因。

“太孙英明,据我们调查发现,山东布政使储埏、张海两人,为了自己的政绩,隐瞒山东的真实情况,导致朝中现在对山东的情况也一无所知!”

王志立刻说道。

锦衣卫的情报收集能力,比东厂要强得多,毕竟锦衣卫成立多年,底蕴绝非刚成立的东厂可比,以前东厂办事,也都要调动锦衣卫的力量协助,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把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的主要原因。

“好大的胆子,这么大的事情,他们竟然敢沆瀣一气,简直是无法无天,我回京之后,一定要向皇爷爷奏他们一本!”

朱瞻基当即拍案怒道。

“太孙英明!”

王志当即拍了一记马屁,随后他又忽然有些神秘的道。

“今天下午时,手下人来报,东厂的人想借助我们的力量调查山东的事,想来应该是世子也发现了山东的异常,下官对这件事不敢擅自作主,还请太孙示下!”

“嗯,你办的不错,东厂的事就让他们东厂自己去办,有我在,你们以后不必怕他们!”

朱瞻基眯起眼睛,语气阴沉的说道,他可不想让朱瞻壑再抢自己的功劳。

“下官明白,有太孙您这句话,下官定当不会让您失望!”

王志闻言十分欣喜的道,之前锦衣卫一直受制于东厂,因为东厂本来就是为了牵扯他们所设,但现在有了朱瞻基这句话,也许他们可以摆脱东厂的钳制,恢复锦衣卫以前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