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两京制(上)(2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099 字 4个月前

可仔细一想,似乎又挺有道理,毕竟皇帝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皇帝的身体健康,同样也关系到大明的稳定,因此朱高炽以自己的健康做为迁都的理由,别人也同样挑不出毛病。

“大伯,您的健康当然重要,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没想到朱瞻壑这时再次站出来道。

“哦?瞻壑你有什么办法?”

朱高炽眉毛一挑,颇有兴趣的向他问道。

“大伯您既然不喜欢北京的冬天,那不如就在冬天时前去南京,等到开春之后再回北京,毕竟两边都是京城,到时大伯您在路上还能巡视地方,可谓是一举数得!”

朱瞻壑开口回答道,他也是灵机一动,才想到这个应对的办法。

“不可,如果照瞻壑你的办法,大哥一年要在南京和北京之间来回一次,岂不是太辛苦了?”

没想到一直没有开口的朱高燧这时忽然站出来反对道。

显然他是支持迁回南京,最好永远别再回北京。因为这符合他的利益,比如朱高炽迁回南京后,大明的政治中心南移,距离日本就远多了,到时他在日本想做什么事都更加的方便,甚至随时都可能脱离大明的掌控,自己在海外自立门户。

“三叔,现在船运发达,走海路十分快捷方便,当然大伯以安全为重,所以最好走河运,刚好现在运河不用运粮了,河面上都空了,大伯一路坐船南下,几乎和宫里没什么区别!”

朱瞻壑却反驳道。

河运十分的平稳,以朱高炽的身份,完全可以给他特制一艘龙船,几乎相当于一座移动的宫殿,的确和宫里没什么两样。

“可皇帝在两地来回奔波,这也没有先例啊?”

朱高燧依然反对道。

“怎么没有先例?”

这时朱瞻基也反应过来,当即站出来说道。

“当初盛唐之时,因为长安太过炎热,再加上人口太多,导致粮食不足,唐朝的皇帝经常到洛阳避暑就食,所以才有西京与东京之分,现在我大明不比盛唐差,而且又有北京与南京,日后也将是一段佳话!”

其实不光是唐朝,历史上的辽国皇帝,同样也是四处迁移,而且还设有五京,不过辽国是契丹人,而且辽国皇帝也不是在五个京城之间迁移,所以不好拿出来做例子。

“有道理!”

朱高炽听到儿子的一番话,也终于心动的点了点头,虽然在北京与南京来回奔波有些辛苦,但若是促成一段佳话,似乎也不错。

看到朱高炽动心,朱瞻壑也是心中狂喜,当即再次加把劲道:“大伯,南京的冬天虽然温暖湿润,但夏天却十分难熬,相比之下,北京的夏天虽然也热,却要短得多,而且也不像南京那么潮湿,所以两地迁移,也能取长补短,让人更加的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