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第646章 官与吏(上)(2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098 字 4个月前

立国之后,大汉各地的行政机构也因此发生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总的来说,地方上的行政机构还是有三种,第一是行政,第二是执法,第三则是监督,至于军事独成一系,不受地方管辖。

各地的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也都需要大量人手填充,所以吏部现在也需要从民间选拔人材,如果放在大明,直接举行科举就是了,根本不怕缺人。

但在大汉却不行,因为大汉缺少读书人,当初朱瞻壑虽然给朱高煦送了不少读书人,但这些早就是官员了,而后来的那些移民,大都是穷苦人出身,绝大部分都没有读书的机会。

所以就算杨士奇举行科举,恐怕有资格参加的人也不多,想从中选拔出有用的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杨尚书,我倒是有个建议,不知您想不想听?”

朱瞻壑微微一笑这才说道。

“太子客气了,您如果有办法能帮到我们就太好了,这段时间我们为了选官的事,也是焦头烂额,地方上又全都在要人,我们也是拆了东墙被西墙,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出问题!”

杨士奇立刻向朱瞻壑行礼道。

“那我可就直说了!”

只见朱瞻壑收起笑容,神情也变得郑重的道。

“朝廷需要官吏治理地方,对于百姓来说,官吏其实同一类人,手中握有代表国家的权力,但放到官场上,官与吏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甚至彼此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绝不能有半点混淆。”

“这……”

杨士奇听到朱瞻壑忽然提到官与吏的区别,一时间也不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眉头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杨尚书,我知道对于官员来说,小吏只是办事的人,与官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我更偏向于百姓们的看法,官吏本身就是同一类人,因此如果你们缺少官员,为何不直接从小吏之中选拔呢?”

朱瞻壑也不再绕弯子,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道。

其实以前官与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小吏也是可以做官的,但从宋朝之后,官与吏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到了明朝。

明朝前期的时候,因为官员缺少,所以小吏任期年满九年,再通过三场考试,小吏也是可以做官的。

当然这种吏转官前途有限,一般最高只能做到七品,普通的只能八九品。

后来随着国家的稳定,科举录取的人数越来越多,连举人都寻不到空缺,小吏想要做官更是难上加难,甚至基本被排除在官场之外了。

“吏转官倒也不是不行,可小吏一般见识有限,读书也不多,顶多只是粗通文墨,做底层官员还行,再高一些的官职,恐怕他们无法胜任啊?”

杨士奇显然也对小吏抱有偏见,觉得这些小吏出身低才学浅,根本无法胜任太高的职位。

“杨尚书,学问好就一定能做好官吗?”

朱瞻壑倒也不急,而是对杨士奇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