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第698章 九真李氏(2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601 字 4个月前

李松这时再次叮嘱道。

他和李析从小一块长大,两人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这次回来之后,李松立刻找到李析等几个堂兄弟,将他们引为心腹,平时帮他做一些事情。

“嘿嘿,我当时也想着逃跑的,但见到对方拔刀,我脑子一热也就冲了上去,结果他们就是一群败兵,很轻易就被我杀退了。”

李析憨厚的一笑道。

“清化府那边怎么样?路上都有这么多败兵,看来这次的叛乱还真是不小啊!”

李松立刻追问道。

“清化府城还好,有官兵镇守着,暂时还看不出什么乱子,但府城外面支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死尸和流民,以及四处流窜的叛军……”

李析这时也露出凝重的表情,将自己所见所闻都讲了一遍。

这次交趾的叛乱愈演愈烈,大明的军队眼看着就要弹压不住了,相应而来的,就是叛军四处流窜,导致交趾各个州府也是人人自危。

现在大明的兵力都已经收缩到各个州府的主城之中,至于县城以下的地区,完全是放任不管了,当然他们想管也管不了,有些县官都被人给刺杀了。

“松哥,伱的信我已经送到那个人手里了,这是他的回信!”

李析讲完路上的见闻后,这才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交给李松道。

之前李松派李析去清化府城,一是打探消息,二来就是给一个人送一封密信,这个人正是清化府知府孙信,这个孙信和李松他们一样,都是交趾当地的汉人,当初因为投靠大明,因此被任命为知府。

当初朱高煦在清化府时,孙信就听从朱高煦的命令,协助杨士奇做了不少事,而在朱高煦去了天竺后,他和大汉的一些官员也依然保持着联系。

李松之前就是以大汉锦衣卫的名义,给孙信写了封信,希望可以将孙信争取过来。

于是李松立刻打开书信,孙信的这封回信很长,但大都是寒暄客套的话,最后也没有给出什么实质性的承诺。

不过李松看完之后,嘴角却露出几分笑容,因为孙信在信中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承诺,但也没有明确的拒绝,这说明孙信心中已经不再把大明当成唯一的希望,而是准备寻找另外的靠山。

其实孙信现在的处境也十分艰难,他是交趾本地的汉人,当初因为出卖黎朝,从而投靠大明得到重用,掌握着一府的大权。

可若是明军败了,孙信也只有两条路,一是跟着明军撤回大明,可孙信的家族根基都在交趾,如果去了大明,不但要舍弃交趾的所有家业,而且他自己恐怕也只会被安排一个闲职,下半辈子只能混吃等死。

至于另一条路,就是冒险留在交趾,但以孙信的身份,无论最后哪路叛军赢得交趾的大权,恐怕都不会放过他,甚至会将他们整个家族都灭掉,因此这根本就是一条死路。

现在李松以大汉的名义,联系上孙信,算是给了他第三条路,只是孙信还不敢做出选择,因为大明都败了,他怀疑大汉在交趾能有什么做为。

所以李松很清楚,想要孙信明确表态,他必须在交趾的乱局中表现出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孙信才会放心的投靠他,否则对方还不如冒险去投靠别人。

“松哥,我在回来的路上,听说建平府那边的叛军声势浩大,已经打下了奉化府和建昌府,再这么下去的话,很可能就要杀到交州府了!”

李析说到最后时,也不禁露出焦急的表情。

交州可是交趾的治所,如果等到建平府的叛军杀到交州,相当于占据了原来安南的王都,占据了大义,到时别想再想趁乱起兵的话,那可就晚了。

李松却显得十分冷静,只见他听完后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摇了摇头道:“不用担心,建平府的叛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大明的驻军还在,并没有撤退的意思,甚至很可能挑几个牵头的杀鸡儆猴,所以现在还不是出头的时候!”

李松早就和几个兄弟坦白了,现在交趾叛军四起,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而且他们李家身为九真港的大族,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扩张势力,都不能做壁上观,必须要参与到这场交趾的乱局之中。

所以李松早在之前就已经在悄悄积蓄力量,就等时机一到,他们就举起义旗,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交趾争霸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