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第901章 七年(中)(2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089 字 3个月前

郑礼立刻禀报道。

西京大学其实也才成立没几年,第一届的学生数量不多,而且毕业后大都分配到国家的各个衙门里任职,只有少数才会留在大学任教。

不过第二届和第三届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他们的数量更多,等到毕业就能分配到其它的大学任教,到时就能缓解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很好,如果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你也要及时上报,教育关乎到大汉的国本,这点绝不能疏忽!”

朱瞻壑听后夸赞一声,随后又十分郑重的叮嘱道。

大汉注定是要走一条教育强国的教育,这也是朱瞻壑当初决定离开大明的原因,因为在大明境内搞教育改革,阻力实在太大了,哪怕以朱瞻壑的身份,想要推动这件事也希望渺茫。

相比之下,大汉做为一个新生帝国,连人口都是一点点迁移过来的,自然也没有什么传统的阻力,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能按照朱瞻壑的设想向前推动,这才是他需要的。

“下官明白!”

郑礼答应一声,随后似乎犹豫了一下,接着这才说道。

“其实要说难事,倒还真有一件!”

“哦,什么事?”

朱瞻壑立刻追问道。

“其实这件事不用我禀报,殿下很快就会知道,那就是各国的使节都对西京大学十分感兴趣,甚至还试探过我,想派自己国家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对这件事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他们?”

郑礼说到最后也向朱瞻壑再次行礼。

大汉重视教育,国子监将大学分离出去后,在朝堂上的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现在几乎与六部齐平,国子监的权力也增加了许多,只要是与教育有关的事情,几乎都归他们管辖。

“他们想派留学生?”

朱瞻壑听到这里也露出凝重的表情,当初唐朝强大时,日本以谴唐使的名义,向大唐派了不少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也从唐朝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文华和技术,但大明之前倭寇之患,以及后世的侵华战争,这些倭人可没有因为当年的师生情分而手下留情。

大汉的大学之中,可是集中着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知识,如果外流到别国,谁也不知道会引发什么样的变化,万一有人从大汉学习到知识后,研发出先进的武器,再转过头对付大汉,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殿下,大学中关系重大,要不直接拒绝那些使节吧?”

郑礼看到朱瞻壑面带犹豫,于是开口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