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音量增加后,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杂音。
很正常,毕竟收音还没经过后期处理。
要是普通观众,或许会对于这种片子的观感不会太好……因为显得太粗制滥造了一些。
但张一谋作为从业人员,对于这种粗剪片子的检查……没有五十也有三十部了。所以并不觉的有什么,只是翘着腿,坐在椅子上,皱着眉盯着屏幕里的声音:
“你是主修钢琴对吧?”
“对呀。”
“为什么会想要转来我们学校?你们学校不好吗?”
男女的对话声在杂音中响起。
而张一谋一边盯着那缓缓移动的远景画面,一边问道;
“这声音……是杨蜜?”
“对。特意练了一下闽南语的腔调……您觉得怎么样?”
“还行。”
点点头表示认可后,他看着电影里出现的绘画的学生正在给画面里的淡江音乐中学油画上色,以及恰到好处的切换远景,再油画,再远景的镜头,微微点点头。
甚至眼里还带上了一丝惊讶。
很不错。
通过实拍镜头与油画特写,来补全这座校园的那种浓厚的艺术气息……
“嗯,不错。”
这里也没外人,所以张一谋也没吝惜自己的赞美。
光是开场这个镜头,他已经给许鑫打上了合格……或者说优秀的分数。
但也不能太夸。
万一飘了呢。
而许鑫听到这话后,心里就算有了谱。
长舒了一口气。
画面继续转动。
因为杂音以及粗剪的缘故,注定有许多画面还没用得上。
但77分钟之后,张一谋的目光里还是带上了淡淡的惊讶。
看着半黑不黑的光线中,许鑫那有些忐忑的表情,他想了想,问道:
“摄影师是谁?”
“李平东。”
“李平东……”
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这个名字,张一谋似乎想起来了他是谁,不自觉的点点头:
“风格很不错。”
许鑫心里顿时踏实了一些,但还是忍不住问道:
“那故事性呢?您看出来了什么没?有没有觉得突兀的地方?”
“故事性也还不错。”
张一谋应了一声,接着又回忆了一边整个故事的大概后,继续说道:
“至少,故事讲明白了。不过因为是粗剪,你应该还有很多暗示路小雨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的镜头没加进去,对吧?”
“……嗯。”
“但有一点已经暗示的很明显了,就是每一场内景戏,路小雨旁边都会有一盏台灯。那种很老旧的台灯,一开始还以为你是随便摆拍的,但后来发现不是,每一次她身边的背景总会有些旧时代的东西,这个暗示很有意思。而就拍摄而言,这个李平东的摄影风格很适合这部片子……是他自己自作主张还是你给的思路?”
“我自己来的。”
“……嗯。”
中年人眼里的满意之色更浓了一些。
嘴角也不自觉的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很不错……配乐、后期好好花些心思,是个很好的故事。乍一看很平,但实际上仔细琢磨下来,你在这片子里隐藏了很多东西……但目前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漏了许多镜头……但该有的你想表达的东西都能看得到……色彩运用的话……其实你没必要刻意去模仿我。
比如你那个在那个有风力发电的那段路上。没必要搞的那么突兀的他往上冲的时候是自然光,但下来的时候就用了青光滤镜……没必要。你可以转换的更自然一些。比如给一些天气的暗示。他上坡的时候艳阳高照,但下坡的时候,天空之中灰蒙蒙的一层……这种比很突兀的青光滤镜要更自然一些……这里我建议你改一改。”
张一谋也没有光夸,而是逐渐开始和他说电影里一些不太自然的画面的问题。
这部戏,他看的出来,虽然这小子是在寻找自己的风格。
但实际上某些画面,还是延续了自己教他的技法。
不过……或许是因为第一次用、第一次拍的原因,某些地方还稍显生涩。
那就改一改。
补拍几个镜头就是了。
内景是没什么问题,主要的一些瑕疵还是在外景。
外景的拍摄不仅要看气候条件,有时候在必要时,也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拍出导演想要的效果。
许鑫的不足主要在这。
因为拍外景,怎么拍,用什么拍,都是需要经验的累积的。
哪怕天分再怎么高,也是一样的。
这是经验上的不足。
凭心而论,他说的这些问题,都是瑕不掩瑜的小瑕疵。
可既然……第一次拍电影,就已经教出了这么棒的答卷,那么为什么不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于是,他毫不吝啬,看着已经开始拿着本子纪录起来的年轻人,一点点的阐述着自己对于一些镜头的理解和看法。
而一切一切的修改、不足,其实都用张一谋最后总结时的话语,得到了体现:
“二十年前,我追求的是色彩的极致。之前和你说,你不是问过我为什么在《红高粱》里,那么肆无忌惮的用红色,甚至有两场戏干脆就用高红曝光来做视觉冲击么……其实当时我是想要通过红色来表达一种诉求。可现在想来……
你包括咱们这次的《黄金甲》。
为什么投资会这么大?
因为我动用了太多实景。实景的建筑、实景的菊花……你要说电脑特技能不能做到?完全可以。甚至还能省一大笔钱……可为什么一定要实拍?因为拍了这么多年电影,我发现一件事……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年轻的时候,喜欢用滤镜,表达影片各种主题,喜欢用对比颜色,表达各色人物的心情反差。但实际上……到我这个年纪,经过了一种沉淀、沉淀、再沉淀后……你就会发现,这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美,都代替不了大自然本身为我们提供的一种视觉上的极致美感。
自然的花朵拍出来,就是比电脑特技合成出来的要美的多。也更真实的多。而你在这部戏里通过滤镜表达的一些东西,我可以理解为你个人的风格。但……我觉得你更应该去朝着如何用自然环境来表达镜头语言的方向走。
你去拍一下,对比一下,其实就明白了。自然里的美,肯能不会惊艳到你……就比如潮音海的那些风力发电,与风吹草浪。它不会给你什么特别极致的唯美感,但一定会让你觉得特别的舒服,和谐。而你舒服了,那么观众就一定会觉得很舒服,因为这是“自然”呈现给你的一种美。
而当一种大自然的景色震撼到你时,那么它也一定会震撼到观众。而在这种震撼与和谐里,你会发现……不管我们的摄影机也好,滤镜、拍摄技巧、角度……一切的一切,它都是虚的。你只需要最朴素的一个镜头,把它记录下来,就足够了。而前者叫什么?前者,我们叫它匠气。而后者,我们叫它返璞归真。“
安静的放映室里,中年人毫不吝啬的指导着眼前的年轻人自己作为一名艺术生涯已经奔着第三个十年而去的电影艺术从业者,那积攒了如此丰富的经验。
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没有任何故弄玄虚,为他解惑,答疑。
让他不要走自己年轻时的弯路,直接找到最本质的东西。
同时,他也没有试图让眼前这个年轻人完全一比一的复刻自己的思路:
“当然了,每一部电影都是不同的。你也要根据主题来……美也是分很多种,对吧?但在我的理解之下,这种散发着一种……带着一点虚幻可更多是体现出来一种青年男女爱情的电影,你既然想拍的唯美一些,尽可能的还是少添加那么多人工的痕迹。
你看,你这部戏里用很多镜头语言去诠释两个人的内心活动,外景也很花心思的用自然景观……那些山、海、树木、落雨、枯叶荒凉来去营造角色的内心世界。
既然决定了表达这种美,那么就尽量做到极致。不是说你拍的镜头不好,而是你还有着一种进步的可能。而电影也好,这个世界也好……最终极的唯美与舒适是什么?”
看着眼前的许鑫,他语重心长:
“无非就是八个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只有清水才能出现天然去雕饰的芙蓉,你欣赏一种美,看待世界,甚至是对电影的喜欢,与对这个故事的诠释,应该更放在这些角度上面。而不是单纯的只去通过滤镜、自然环境、光线这些来表达主角的内心世界。明白了吧?当然了……我说的也不一定全适合你,你还是要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内心世界。”
“……”
许鑫没吭声。
而是反反复复的琢磨、品评着张导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
其实他听明白了。
张导的前半段还在说《不能说的秘密》这部电影。
但后面的话,已经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了……
或者说“这部电影”无关。
而是一种到了他这个年纪看待人生、电影等等的一种态度。
以及他现在追求的东西。
不然也不至于后面还补了一句他说的不全都适合自己的话来。
前面,说电影,是在指导瑕疵。
可后面,却已经在教他一种观点……
许鑫不是不能接受批评指正的那种人……虽然别人要是在优酷上说《不醉》垃圾他还是会回怼。
但怼归怼,大家不也是在挖空心思嘲讽对方的同时,自己一点点在成长么。
而张导的意思他也明白。
至于学到了多少……那肯定是很多的。
但张导不也说了么,只选自己适合的。
于是,他点点头:
“我明白了……这几个镜头我回去得想想,看看有哪一些重新拍,哪一些要微调……”
“那肯定,肯定得琢磨一下。”
张一谋也应了一声:
“毕竟我看的只是粗剪版本,很多你拍的画面都有种割裂感,前后没法呼应。回去好好想想,反正这个过年也没什么事情。想一想,然后花个一两天补拍镜头。等开年领导那边消息下来后,咱们就得把注意力都放在奥运这边了。彩排、预演、道具设计定做这些,都需要百分百的专注力,知道了吧?”
“嗯!”
见许鑫用力点了下头后,张一谋轻松一笑:
“哈……走吧,今年,结束了。”
“嗯。”
许鑫点点头,起身取出了胶片盒。
今年,结束了。
……
当天下午,杨蜜提着几大盒燕京的特产找到了男友。
都是一些诸如稻香村的点心、六必居的酱菜之类的土特产。
值钱么?
不值钱。燕京这边确实也没什么好吃的东西。
值钱么?
很值钱。因为稻香村的糕点虽然是礼盒,可却是女友自己亲自去排队买的新鲜出炉的,而不是直接在工厂加工好了的。六必居的酱菜也是去抢的几样最好吃的。
在加上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特产,足足十来盒,用胶带缠成了两个“箱子”交给了男友。
然后……就是一番恨不得把许鑫的腰子都给轧了的拼命榨取。
一想到未来的半个月可能都见不到人,她就恨不得一次把一年份的次数给满足够。
硬生生的把家里存留的冈本全都消耗殆尽,这才算完。
离别时,是她去送的。
但没下车,只是在机场停车场的奥迪a6里,看着男友推着大包小包的消失在了通道之中。
想么?
暂时不想了。
被喂的饱饱的,暂时不想啦。
9点半。
东胜机场。
许鑫坐上了李豪的车,朝着阔别已久的家乡驶去。
------题外话------
求月票啦,兄弟萌!!
读书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我是导演,我不比烂更新,154.前面教拍戏,后面教做人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