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贝勒爷,你行!(1 / 2)

李铭这几天好好放松了一次,现在各项事务基本走上正轨,系统人员做事很让人放心,领地内的主要问题已经差不多都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让村民尤其是地主们真正见识到工厂的厉害,意识到跟着自己可以快速致富,明白必须支持自己。

这几天闲着,李铭留捣鼓了个报纸,白话文为主,主要面向非文人阶层,内容很博杂,有新闻,有科学常识,有政策解读,也有一些古文经典,甚至还专门开辟了一版小说专栏,李铭一时兴起在上面刊登了一部武侠小说,引发热议,不久后有人带报纸到了泉州,被某报馆编辑看到后视为经典,在自家报纸上也进行了刊登。

自那以后,老百姓们的娱乐生活不再局限于聊天晒太阳,而是多了个看报听小说和评论政策利弊得失。如果自己不识字,就请孩子或者亲戚朋友来念,被请之人往往不会拒绝,而是面带笑容和骄傲地为他们描述报中的世界。

办起报纸后,李铭又想到广播,虽然对他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广播已经稍显陌生,但它无疑曾是最有效的信息传媒。所幸一座发电站已经快要能投入使用,电线也已经快要架设到每个村庄,所以正式开始广播的日子不会远了。

九月的天气还显得极为燥热,巡抚靠在太师椅上,身边一名侍女在给他扇风,一名侍女为他揉肩,旁边桌子上放着一盘水果,周围还有盆水,水面雾气升腾,搭眼一看,竟然放了冰!还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这时,一名管家进来回话:“老爷,这是京城发来的电报。”

电报并不算正式文书,想来不是什么大事。巡抚闭着眼睛微微点点头,示意管家把电报念给自己听。管家打开电报纸,只见上面写着“兹龙岩外委把总李铭,对皇族不敬,罪不可赦,着令严肃处理。”

“这李铭怎么听着有些耳熟?”巡抚问到。

“哦,老爷,这李铭前几个月被江道台举报蓄养私兵,意图不轨,大人曾派人前去查探。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想不到大人还记得。大人真是好记性!”

“原来是他!我想起来了。上次我记得他并没有问题是吗?”

“老爷记得不错。”上次谎报之事管家可是收了好处的,千万不能被巡抚察觉啊!“大人,上次不是查明了吗,那李铭手下不过几十个没见过世面的泥腿子,连兵器都佩不齐全,所用武器多事锈蚀不堪的,怎会有不轨之心!”

“的确,几个无知刁民罢了。不过这李铭还真是能惹事啊,竟然连京城都下命令了,也不晓得他得罪了哪位?”

“那老爷,您要如何处置他?”

“既然上边下了命令,那,你让兴儿带人去把他给我捉来,然后随便弄个罪名砍了就是了。兴儿不小了,这次就让他立个功劳,日后我也好给他保举个实缺。”

“小少爷自幼聪慧,一定能步步高升,封候拜相。”

“哈哈,兴儿还小,说这些为时尚早,行了,你去吧!”

这兴儿是巡抚的五儿子,也是巡抚最小的孩子,极受巡抚宠爱,名叫赵国兴,这名字还是巡抚当年满腔热血参与洋务运动时起的。赵国兴今年才刚刚十二岁,说什么让他带兵去捉拿李铭,不过是让他露个脸,出去玩玩,回来就可以在上报的文书中捞个保举功名,实在是升官发财的捷径。

因为是巡抚的儿子出马,所以随行之人很多,光是伺候小公子吃喝拉撒的女仆老妈子就有七八个,巡抚不放心小儿子的安危,特地给他配备了多达二百人地护卫队,其中还有一支一百人的洋枪队。再加上其余干正事儿的兵丁,总共有七百多人就这么光明正大,堂而皇之,慢慢悠悠的向龙岩走来了。

李铭得到了有人杀来的消息,但不知道到底为何,不知道是谁又看自己不顺眼了。在陆续得到更多消息后,李铭突然感觉这次事情恐怕不容易解决了。因为这位王巡抚并不惧怕洋人,用洋人来施压恐怕就行不通了。而且听说这是京城下达的命令,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隔这么远都能招惹上自己。

李铭下令全军戒备,在地盘内加紧修筑防御设施,然后派五名能说会道的特种兵分别前往英美德俄法五国领事馆秘密会见各国领事或大使,商谈某些事情。

随后,他又派人控制了张全德等一众官员,把他们软禁起来。并开始对地盘内的人员进行甄别,严防可疑之人和对李铭心怀不瞒之人。然后,加大思想教育力度,疏远百姓与清政府地关系,让百姓自觉加入到防御中来,但并未言明官兵来犯之事。

因为李铭从心里还是暂时不想扩大事端,所以下令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许轻举妄动。

磨磨蹭蹭近一个月后,官兵终于赶到了龙岩。带队的吴宾是赵巡抚的亲信,倒有几分真本事,来到龙岩城门外后,他下令军队在城外驻扎,休息一天再去解决李铭。

“吴叔叔,我想进城去玩玩。”赵国兴仰着头亲切的向吴宾请求。吴宾对赵国兴这个孩子很是喜欢,因为这孩子虽受宠爱,却乖巧懂礼,每次见了面都会一口一个“吴叔叔”,叫的很亲切。这一路上吴宾对赵国兴的要求很少拒绝,因为他认为,孩子难得出来一趟,不如让他玩的尽兴些。

“好,兴少爷这几天就在这儿玩会吧,等我捉拿了李铭后,咱们就回去。”说完就让人带小少爷进城,毕竟可能会发生争斗,孩子跟着不合适。随后他派人去府衙说明赵国兴身份,要他们好好对待,李铭安插的官员满口应承下来。

送走了小少爷后,吴宾就派人去查探李铭的具体情况,同时防止他得到消息后逃跑。

第三天一大早,吴宾就下令拔营,加快速度前往目的地。

“这路真是奇怪哎!”

“好像不是泥巴路啊!”

“也不是石头的!”

官兵们走在水泥路上,一个个好奇的打量着脚下的路。

“大人,听说这叫水泥路,不但很结实,而且修建起来特别容易,据说十几个人一天就能修几百米!”师爷看到吴宾的疑惑,道出了自己在路上打听到的信息。

“水泥路?我看这材料到像是洋人用的洋灰。不知这是那个官员让修的路,倒是个为民的好官啊!”

“大人,听说是李铭下令修的,而且钱财也都是他掏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