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齐国公的建议虽然说是为了替明军解除后顾之忧,同样也是为顺军着想,帮助顺军摆脱现在的困境。”
顾君恩掰碎了揉烂了给李过解释着,没办法,顺营这些人多是大老粗,都没有多少文化多少见识,很多简单的事情未必弄的清楚。受阻襄阳,说不定便会放弃前往北方选择和西军一起沿江东下,也未可知。
顾君恩的意思只有一个,顺军要是跟着张献忠一起,绝对落不得好。而顺军之中,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对大顺最为忠贞,是绝对不会放弃大顺转投大西的,这也是顾君恩建议直接和李过接触的原因。
果然,听顾君恩讲了追随张献忠的后果之后,李过的眉头皱起,这些东西他自然想过,不过没有顾君恩说的这么透彻。
“顾某知道亳侯您是闯王的侄子,对大顺最忠心不过,可是您不能保证顺军中其他将领也对大顺一样忠心,若是大军继续受阻襄阳,说不定便有人会生出其他心思。毕竟大西现在如日中天,顺应大势做个新朝功臣好像也不难选择。”
见李过犹豫,顾君恩果断的又压上一块重石。对一心想着中兴大顺的李过来说,最不想见到的便是顺营诸将的分崩离析。一想到顾君恩描述的情况,李过顿时脸色大变。
“故,齐国公之策不论对大明还是对大顺来说,都是有利。亳侯不必再犹豫。”顾君恩叹道,心中却为陈越的绝妙主意而赞叹。
阳谋,绝对的阳谋,李过便是考虑再久,也不得不按照计策行事。李过带兵离开了荆州去了北方,在大明和满清之间便有了缓冲,如此便可以抽调郑森和郝摇旗的兵力前往汉阳,从北面给武昌的张定国大军施压,把张定国牵制在武昌,从而缓解九江大军的压力。
果然,李过仔细考虑之后,再也无话可说,面对知根知底的顾君恩,再也说不出去九江和张献忠联合这样的话语来。
“顾先生,眼下大顺正处在危亡关头,您是吏政府的侍郎,深受陛下信重,能不能回归顺营,帮着咱们走出困境?”
李过向着顾君恩祈求道,身为顺营临时的首领,李过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他需要一个智者时时提点,帮着他指点迷途。而顾君恩是顺营的老人,正是李过所需要的人才。
面对李过的请求,顾君恩只能苦笑摇头。顺军已经日暮西山,根本没有翻盘的可能,而在东番岛,在齐国公陈越那里,顾君恩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驱逐鞑虏一统天下澄清玉宇的希望。在现在的顾君恩心里,若有人能够收拾着残破的天下,那人非齐国公陈越莫属。李过虽然是个悍将,却不具备枭雄的素质,差的太远。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顾君恩心中有着自己的抱负,自然不会为昔日那点情谊所限制,做出回归顺营这样的事情。
“齐国公待顾某不薄,顾某已经宣誓效忠于他。重归顺营这样的话,亳侯以后不要再提。”
顾君恩果断的拒绝让李过一脸的失望之色,也让同在船上的刘能重重的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