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马尾造船厂。∮,
何儒章看着对已然建成下水的“雷乾”号大型出海鱼雷艇(只是艇壳部分)指指点点的庆贝勒宜邝,心里不由得有些好笑,但他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毕竟现在人家是真正的总理船政事务大臣,自己这个福建巡抚,兼任会办造船事务大臣,等于是他的副手。
对于这么一位在京里名声颇为不佳的贝勒爷来主持船政,虽说是为了扩大船政的影响和为船政日后发展考虑,但何儒章一直担心船政在不懂行的人主持下,会走上歧路甚至衰落,但现在的情况来看,一切还都在林逸青的掌握之中。
这位贝勒爷来到船政之后,并不是一心捞钱(当然他这事儿不会少做),而是在林逸青的指点下恶补了一番西洋船学炮说后,努力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船政造势,至于具体的造船事务,则全部交给了日益格和达士博等一干法国洋员,对于自己不懂的技术问题,除了请教林逸青之外,并不做过多的干涉。
原来船政已有建造鱼雷炮舰的计划,庆贝勒主持船政之后,带来的“大型出海鱼雷艇”和“大型出海潜水艇”计划被摆到了优先的位置上,虽然造船计划有了重大调整,但船政上下并未因此而懈怠,反而因为换了关防大印“正了名”——不再叫“福州船政”或“船政局”——又有了朝廷的支持而干劲高涨。
而何儒章也知道,朝廷这一次大力支持船政建造大型出海鱼雷艇,并非无因。
两次禁烟战争之后开始洋务自强运动的乾国,一朝主动打开国门,对外来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之强,远远超出时人的想像。由李绍泉等一批地方实力派官僚的发起、推动。乾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古国,开始艰难地向国际政治舞台迈步,国内生活各个方面也都缓慢地开始了变化,各项近代军工业、民用工业纷纷举办,乾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基础由此奠定,东方巨狮缓缓醒来。但令人扼腕的是。这场自下而上的大改革,因为面对着过于强大的阻力,尚未触及国家政治制度方面,目前尚流于表面,
在以军事自强为核心的洋务运动早期,乾国对于世界军事领域的新发明、新武器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紧追世界潮流。9074年10月,北洋大臣李绍泉受邀,在天津大沽口参观俄**舰时。第一次见到了发射鱼雷的表演,立刻为这种新式武器所折服。乾国自建设近代海防开始,在购造西式军舰的同时,就曾采购和仿造过大量的水雷用于要港防御,深知水雷的惊人爆炸威力的李绍泉,突然看到了一种能够自己航行攻敌的特殊水雷,不啻于如获至宝,这以后。李绍泉变成了乾国高层官场著名的鱼雷迷,乾国近代海军的鱼雷装备工作经他的一手推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9078年,乾国驻德国公使李丹崖和参赞徐健仁在德国考察大型铁甲舰的建造情况时,同步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定造了2艘鱼雷艇,是为乾国购买鱼雷艇的开始。这两艘鱼雷艇为同级,是德国建造的第一型采用鱼雷发射管装置的鱼雷艇,排水量28吨。长26.82米,宽3.05米,吃水1.02米,装有一座小型的汽车式锅炉(一种小型燃煤锅炉的名称,主要用于鱼雷艇等小型船只)、一台往复式蒸汽机。功率650匹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8.2节,煤舱容量12吨。艇上的主要武器是1具14英寸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安装在艇首甲板上,可作150度旋转,使用的是黑头鱼雷,不过艇上还依依不舍配备了4个杆雷发射装置,另外装备有1门用作近距离防御武器的37毫米哈乞开斯五管速射炮,全艇编制人数为16人。
这两艘鱼雷艇的建造方法是,先搭建木模,再装配钢制肋骨和船皮板,然后将木模撤去。建造所使用的材料均为克虏伯公司制造的优质钢,每块钢材都必须接受乾国监造人员的详细检查,还要经过镀锌工艺处理。9079年夏天,伏尔铿船厂用轮船将两艘小鱼雷艇从司丹丁拖至瑞纳门海面航试,并测试鱼雷和各种兵器,结果令人满意。遂将2艘小艇逐件拆解后运到乾国,后来在工程师英国人葛兰德、安的森的指导下,由乾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天津大沽船坞组装成功,分别命名为“玄”、“黄”。这两艘乾国最早的鱼雷艇,因为吨位较小,主要用于天津白河水域的防守,并不能出远海作战。
由这两艘小型鱼雷艇开始,北洋海防购买鱼雷艇的步子一迈而不可收。为了应对大举东来可能进攻乾国内河的俄国海军,李绍泉接连要求装备小型鱼雷艇,又向德国订购了4艘鱼雷艇,分别命名为“日”、“月”、“盈”、“昃”,4艇为同级,均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艇体钢制,排水量15.7吨,艇长19.74米,宽2.59米,吃水1.07米,采用1座汽车式锅炉、1座蒸汽机,单轴推进,功率200匹马力,航速15节,主要武器为2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艇上共配备2枚黑头鱼雷。这型小吨位的鱼雷艇采用的是成熟的全封闭设计样式,整个外观洗练整洁,有着当时西方海军鱼雷艇的典型特征,艇上所有的人员都在内部活动,甲板之上看不到人员。雷艇的首部是前低后高的龟甲状甲板,利于破浪,在龟甲状甲板的末端中央连接着一个碉堡状的司令塔,鱼雷艇的操纵驾驶、鱼雷发射都在这个有装甲保护的部位里完成,而在装甲司令塔两侧,龟甲状甲板末端左右各有一个蚌形开口,用来将鱼雷运往布置在艇首左右的两具鱼雷发射管内。司令塔之后的舱面是中间高两边坡的穹顶型,便于排水,甲板上除了烟囱和机舱棚外基本没有多余的设施。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鱼雷艇的烟囱一般都不布置在艇的中线上,因为艇面甲板本就不宽,如果在中央设置一个烟囱,肯定会妨碍到鱼雷的搬运和装填,因而和所有的德系鱼雷艇一样。将烟囱设计得偏离船的中线,布置在接近鱼雷艇右舷的位置上。
就在北洋大张旗鼓购买新潮兵器鱼雷艇的同时,乾国官场上还有一位同样痴迷这种水中兵器的封疆大吏,当时的两广总督张树声和北洋大臣李绍泉一样,也是个标准的鱼雷迷。9080年,趁北洋在德国定造鱼雷之际,继北洋的“天、“地”之后,两广也向德国伏尔铿厂定造了3艘鱼雷艇,分别取名为“雷龙”、“雷虎”、“雷豹”。3艇为同级,全封闭样式,排水量为58吨,艇长33.53米,宽3.96米,吃水1.68米,采用1座复合式蒸汽机,2台锅炉。单轴推进,功率900匹马力。航速18.5节,煤舱容量10吨,艇首左右各有一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共配备3枚黑头鱼雷(其中1发为备用雷),另外装备2门37毫米哈乞开斯五管速射炮,全艇编制20人。由于小型鱼雷艇不可能自行远航回国。这批鱼雷艇后来被拆散后用船运回国,在广州交卸后由广东黄埔船坞进行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