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王石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题目。m这是他穿越前帮导师刚写完的一篇文章,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项工作。一想到自己“生前”的专业,王石立刻就条件反射的想起了这篇七拼八凑起来的文章。
王石的导师是个相当牛叉的人物,中国心血管病专业最为顶尖的专家之一。老头子经常要到处讲课,还要上电视做科普讲座,每次都让王石帮忙写稿子。糊弄老百姓的东西也好凑活,王石在教科书上摘一点,科普文章里抄一点,导师以前的讲课幻灯再复制一些,就拼成了这篇文章。
科普的东西实在是太简单,没几分钟王石就放弃了继续回忆。他这三年研究生读的,还真没有什么好回忆的,整天的就是在医院里忙着给病人看病,偶尔的做做自己的课题,三年的时间大部分花在了给导师当苦力上了。
无奈之下,王石下了狠心,准备把大学本科内容从头到尾捋一遍!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国人对于大学和大学生的风评可以说相当的差,几乎隔一段时间便有关于大学生的丑闻在网上流传。但是医科大学,在中国的大学群里可能是最为特殊的一类学校。作为培养白衣天使的摇篮,医学院对学生的管理非常的严格,远不是其他大学放羊式管理所能比的。
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一本本厚度堪比砖头的教科书,让人民卫生出版社赚足钞票的同时,也压得王石这些可怜的医学生喘不过起来。
五年,整整五年,王石几乎都在这书海中拼命地往前游着。
大学本科的医学课程,自然是从系统解剖学开始的。回想起厚厚的人卫版解剖学教材,王石直接就是一哆嗦。往事不堪回首,想当年这门课可是把他折腾个半死。
刚开始学解剖的时候,王石那是相当激动,简直是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进了解剖室。上医学院的学生哪个不是对尸体充满着向往?没错,绝对是向往!尸体就是通向医学巅峰的大门,每个人都必须从这里跨进去。
第一次解剖课实习前,王石和同学在宿舍里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和帽子,挨个在镜子前面臭美一遍之后,才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来到解剖教研室,准备承受视觉、嗅觉上的巨大冲击。
半是期待半是紧张的进了教室,所有人全部傻了眼:解剖台上一具尸体都没有!有的只是一具具塑胶人体模型。
后来大家才知道,现实中的解剖课绝对不可能像电视中演的那样,几个人围着一具尸体,用手术刀在上面划来划去。在中国,由于死要全尸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捐献遗体的人少之又少,导致所有的医学院校都极度缺乏尸源。对于学校来说,每一具尸体都是珍贵的财富,不可能让这帮刚入学的菜鸟们浪费。(据说,北欧那边遗体捐献率极高,相反美国这个医学最发达的国家反而很低。“
第二次课的时候,王石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死人骨,不过却是放了好些年的陈年老骨,经过了无数届学生的抚摸,上面光溜溜的如同刚刚打过蜡!
第三次课,内容是骨与骨关节,王石才终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死人肉!没有见过之前,王石心中对尸体充满了向往,但是真正见到的时候,王石心中却充满了恶心。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加上尸体的特殊味道,让王石有种想吐的冲动。
正式接触完整的尸体,是在第四次解剖学实习课。王石所在的六人小组,分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尸体明显已经被研究过了,身上到处都被割的乱七八糟,福尔马林和尸体腐烂的混合味道扑面而来,形成了足够的震撼力。
实习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趴近了仔细观察,王石小组里的两个女生只看了两眼就冲了出去。王石也是恶心的要命,福尔马林配上死尸的味道,绝对是气味中的极品。不过作为一个男生,脸皮还是要的,王石最后只能强忍着妊娠反应,戴了三层手套在尸体上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