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委员在中国高校拥有皇帝一般的地位,蔡教授一路走过来,学生们都是主动让路,如同被摩西分开的海水似的。
到了杨锐面前,蔡教授的表情开始变的生动起来,他先是拿起一本《cell》,说了句“好”,再翻到地方,又说了一句“好”,接着,他快速的读完了索引,加力赞道:“写的极好。”
蔡教授身边就跟着文宣部的人,趁着蔡教授翻书的时间,啪啪啪的拍照,那认真的模样,像是拍文艺片似的。
杨锐也受到了摄影师的重点对待,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胶卷倾斜在了杨锐身上。
有了闪光灯的加持,篮球场也变的正式起来,杨锐认真的道:“谢谢蔡教授,没有学校的资助,没有学校给予的适度空间,还有浓厚的学术气氛,我也做不出现在的成就。另外,院系资助的60万元经费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蔡院长却不像是刘院长那样在乎这种事儿,笑笑道:“我们都是马后炮,60万元算什么,这样的项目和论文……”
他甩甩手里的《cell》道:“600万元都买不来。”
当然买不来了,杨锐花在项目上的钱,就不止60万美元了,换一个别人来做,比如倒霉的理查德教授,他光是做第一阶段就用掉了一百多万美元,比一千多万人民币都坚挺。
顶级期刊需要顶级论文,顶级论文需要顶级项目,而顶级项目需要顶级开支。
蔡教授站在学部委员的高度,与杨锐谈着顶级项目的话题,却是把周围的学生们听的心旌摇曳,尤其是非生物系的学生,更是好奇万分。
民族学的学生无比羡慕的道:“你们学生都能申请到几十万的项目了,我们教授申请一个项目才几千块。”
生物系的学生油然升起炫耀的冲动,却是没有一个开口说话的。
60万的项目,对他们来说也是天方夜谭,甚至是几千块的项目,也不是学生想申请就能申请的。
杨锐去年申请的学校基金,亦不过是两千元而已,那还是有论文有状元加成以后的结果。
“好了,都不要围着了,我带你去见几个人,不少人都想看这一期的《cell》呢,老刘,一起来。”蔡教授亲昵的搂住杨锐的肩膀,再次像摩西似的分开人海,走出了篮球场。
刘院长让人将期刊和单行本收回来,笑呵呵的跟在后面。
其他学生只能望着蔡教授和杨锐的背影,一个劲的抹口水。
学部委员的形象实在是太高大了,高大到需要学生们仰视的程度,而与他并肩说笑的杨锐,更多的是让人看不懂。
大家都是本科一年级的新鲜人,虽然杨锐是全国状元,可这里又有哪个人是弱小的?
第一学年都没结束,差距就拉到如此之大,着实令人始料未及。
至于老师们的心思就复杂了。一二十岁的年龄差距,还有师生的身份差距,原本让他们在这些天之骄子面前,颇有些心理优势。
然而,杨锐却是简简单单的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安全区。
天才向来难懂,与天才同领域竞技,更是令人痛苦。
想想自己发表的文章,想想自己做的项目,再看杨锐完成的工作,许多人都有不舒服的感觉——大部分人的不舒服,是针对于自己的,所谓知耻而后勇,后勇是身体力行的努力,知耻就是纯粹的心情不爽了。
还穿着运动服,流着臭汗的杨锐渐行渐远,留在篮球场内的诸人才慢慢活跃起来。
尤其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更为激动。
“早就知道咱们北大的同学不简单,没想到这么早,杨锐就窜起来了,我觉得,咱们应该搞个活动,学习一下身边的同学。”班长刘安平将班干部聚拢了起来,小声商议。
白玲第一时间举手同意,道:“我觉得这个建议好,没事跟着团委做学习雷锋的活动,不如咱们做一学习杨锐的活动,让团委跟着咱们做。”
班长听的眼前一亮,他是个喜欢政治活动多过学术活动的人,若是能以大一生的身份指挥团委,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成就了。刘安平立刻道:“我同意,杨锐的成功很有典型性,值得全校同学学习。”
“用成功来形容,会不会太重了,再说了,他能和雷锋比吗?”耿健已经乖了很久了,但还是受不了“学习杨锐”这样的活动。
白玲瞥了一眼耿健,问:“能够做出世界级的成就,还不能用成功来形容,应该是你的成功太重了吧。”
耿健嘴一张就想反驳,但他头抬起来了,腰却是弯了下去。他是不敢了。
最近一段时间,但凡他在学校里与人冲突,哪怕是不甚激烈的冲突,苗碎就会以债主的名义找上门来要钱,二十块,十块甚至五块三块都要,耿健借无可借,又担心对方闹事,于是只能给对方洗盘子还债。
基本上,耿健与人冲突一次,根据冲突的规模,他就要洗一到五个晚上的盘子,经过这么几次,耿健被迫安分守己下来。
现如今,他仍然欠着苗碎三百多块还不上,神奇的是,只要他低调做人,苗碎就不会来找他要钱。
稍微有点智商的人,此时都明白里面有猫腻了。然而,耿健自上学以来就不断的得罪人,他也闹不清究竟谁在找自己的麻烦。
以前,在家乡读书的时候,耿健是全校的宝贝,市教育局和县教育局都知道他的名字,就算性格讨厌一点,也没有关系。然而,四九城里,情况显然大不同了。
这时候,白玲的声音一大,耿健便硬气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