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垂帘听政”和摄政王!(2 / 2)

再如: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

还有:唐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

就连宋代,也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的称制。

之所以,清朝时期的垂帘听政,最为让我们中国老百姓,耳熟心记,就在于一个人。

没错,他就是慈喜太后。

清代末年,垂帘听政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为一套严密、系统、完善的政治体制。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最为著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女主执政,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也导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然,更让中国人铬记于心的,就是这位让后人唾骂万年的太后,的卖国名言和卖国行为。

她的四句名言是:

【一】“保大清不保中国”,【二】宁予友邦,不赠家奴,【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四】“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

当然,现在明朝没有灭亡,自然除了朱子龙以外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女人。

但是,就算是向上看,以前的朝代。

但凡后宫主政的事情发生,似乎国本都不太牢固。

如,吕后垂帘的汉朝,她用竹签刺杀了韩信。而且还想让皇帝成为傀儡,最后汉朝内政大乱,若不是后来出了名君权,当国本已乱。

再如,武则天,更是直接改朝换代了。

所以,当这个流言传出来时。很快,那怕有黄立极等人支持皇后,也有许多大明的官员表示了反对的态度,特别是那些言官们。

再加上,明朝成立时,朱元璋曾立过祖制,后宫不得干政。

因而,张皇后想出来帮儿子一起监国,这个打算,真想要实现,恐怕很难。没看到,现在朝中都为此事,吵番了天吗?

现在的情况是,原内阁中一半的成员反对这件事。

原本中立的卢象升等人,似乎最后也站在了反对的那一边。光依靠黄立极等支持的人,是不太够的。

到最后,文武百官在朝会上争吵后的结果是。

太子监国是正确的,是必须的。但是这个帮忙太子监国的人,则不能是皇后,要另外选。同时这个人还不能完全凌驾于内阁之上,要与内阁相x相成才行。

也就是说,太子监国是肯定的,但这个摄政王的人选就值得商量商量了。

(摄政王(princeregent),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

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一般情况下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一种称呼。

当然,也有另外的时候,而且,也不是清朝才有的传统。

这是一个中国和外国,都有的传统。

如:西藏(西藏实行的摄政制度开始于1751年,至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一共出现了12位摄政王)!

又如:古琉球国自1372年向中国朝贡以来,每逢王位更替之时,中国必遣使册封。在先王薨去、嗣君尚未接受册封时以世子身份监国,相当于摄政王。此外,摄政也是古琉球的一种官职。

在古代日本,摄政是未成年天皇的执政之臣,天皇成年后称关白。

中国历史上,如中国西周时期周公摄政,汉朝时王莽摄政,都是大大有名的真人真事。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