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回归(1 / 2)

不过细心的人也发现,在巨型海报背后,还有一间接连着一间的广阔空间,询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那些原来是等待招商的商铺,只要付上点年租金就可以租下一个铺位来经营。有些精明的人从中嗅到了商机,开始留意起超市的人流量,并积极联络商场的管理者,也想在这样一个巨大的顾客流里分一杯羹。

走上二楼敞开的货架,透明的标价,醒目的红字促销,不论是哪一种都深深充斥着保守的海岛人的视线,是他们见所未见。

“这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有人傻傻的问。

“是的,我们这里先购物,后付款。从这里可以推车,然后进入购物区购物,购完物就可以在结算区排队等候结算。”身穿蓝色制服的超市的工作人员面带微笑不耐其烦的解释着,虽然一旁有巨大的提示牌,可有人的情况下,顾客还是会选择开口问。基本上电梯送上来一批客人就要解释一遍。好在每隔半个小时就会有同事来替换她,回去喝水休息,就算这样,几天下来嗓子也发哑了。

在二楼区域划分的更加明显了,有日用品区,厨房用品区,生活用品区,食品区,服装区,连蔬菜区和海鲜区都有,和陌生的销售方式一样,这里的很多东西他们都很陌生。不过不认识没有关系,每个区域都有超市人员会为你解惑。

在这其中也发生了很多的趣事,一个男同志拿着一包卫生棉问超市人员“这是什么?”超市人员很坦荡的回答“女性每个月例假来时用的。”结果男人丢的快。边丢还边骂:“什么鬼超市,这样的东西应该锁起来,不要让别人见到,晦气晦气!”这样的乌龙事情在超市里发生很多。

而三楼是电器区域,这里的电器基本是出自本地的厂家。和楼下低价比起来,电器的价格和百货商店相差不大。但需要买电器的人还是喜欢在这里买,就冲着超市的服务态度也比国营商店的强了几百倍,而且这里还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

第一天开业,“福乐多”超市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两百万,这等战绩,在八十年代可以说是一项奇迹。货架上很多东西已经被销售一空,不得已,一些小工作坊开始扩大规模的加班加点,而更多的人开始对合作模式产生兴趣。相比第一批加入进来的人,第二批的合作对象。超市方面已经提高了门槛。

知道“福乐多”的开业,被蒙在鼓里的沈国昌才知道,刘家笙的目的何在。而他这时如果在意识不到周永军的倒戈相向,这几年也算白混了。这时再阻止他明白已经无可能,这么多的小工作坊,提供了多少的工作岗位?就连一些乡镇干部也辞职下海。

所有的人都在猜测“福乐多”的老板是谁的时候,相隔一个月。上海“福乐多”也开业了,比起海定县上海开业更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光是等排队都要等上几个小时。没过多久东海日报采访到了这位神秘的“福乐多”的创始人,爱国华侨第三代“汉威?伍顿”。

“汉威先生,华夏这么大,为什么您会选择在我们东海投资?比起比起上海。我们东海实在太不起眼了。”记者问。

“东海是我生母的故乡,虽然我从小被他们丢弃在孤儿院里长大,但我总希望能总有一天在她的故乡找到她。”

“汉威先生。您是怎么做到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孤儿变成如今一名成功的商人?”

“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做过很多活,小时候给富人送过报纸,去街上擦过皮鞋,我觉得中国有句话很好。要做人上人就要吃过苦中苦。”

“汉威先生,你们经营这样大型商场的理念是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