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今年确实没有太出色的国产电影上映,也或许被好莱坞大片刺激到了,记者们原本以为国产电影会陷入低谷,没想到在年底的时候有了个小惊喜。
甲方乙方看起来至少是不乏味,还有不少的亮点。
尤其是在京城,葛尤重新回到编辑部的故事的状态,表演松弛,带着点蔫坏。
还是熟悉的葛尤,还是熟悉的京味。
相对于当初出演编辑部的故事,这回的葛尤收放自如,举重若轻,这和他在活着中扮演富贵这个角色有极大的关系。
可以说,三十五岁前后是葛尤的一个高峰期。
记者们对这部喜剧片大多抱着宽容的心态,并没有拿艺术电影的标准来衡量一部娱乐片,不过也有人说这部电影的结构太散,更像是几部小品串联而成。
或者说,太不像大家平常看的电影了,有点糊弄事。
相对于记者的挑剔,观众的口碑相当好,他们看电影不会费心的考虑结构怎么样,有没有艺术性,他们觉得有意思就行。
甲方乙方比其他国产电影有意思,就值得他们向亲戚朋友推荐了。
电影里的不少台词在街头逐渐流行起来,所以说,电影票房不是记者和艺术家说了算,观众有自己的标准,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周一上午,林子轩到华影公司打听电影票房的统计结果。
这时候票房统计还是人工来做,不是电脑,各家电影院会把每一部电影的票房上报,再由华影公司进行整合统计,由此来判断一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
对于票房差的片子会减少排片量,票房好的片子会增加放映的场次。
票房关系到华影公司的收益,一般来说,他们不会特意针对某部片子,没有人会和利益过不去,只是有些情况不可避免。
比如主旋律电影就算是票房再差也要放映一个月的时间,不能提前下档。
还有在京城的话,京影厂的电影会得到特殊照顾,在其他城市就不一定了,各地的电影放映公司有自主排片的权利。
以甲方乙方为例,有了京影厂的沟通,电影能在京城大部分影院上映,而在沪城可能只有五分之一的影院上映。
这就是地方保护主义,是电影圈里的潜规则。
所以说,一部电影想要取得好的票房发行工作很重要,发行就是要打通各方面的关系,保证电影能在全国各大城市获得最大的排片量。
华国的电影行业一直是畸形发展,根本就不完善,发行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别说是海外市场的发行工作了,就是国内的市场发行都做的很混乱。
京影厂的于东就是跑发行的,在京城,各大影院会给他面子,到了外地就不行了,这需要深厚的人脉和强大的交际能力。
这就是国内电影产业的现状,以这种状态怎么和好莱坞大片一争高下。
好梦公司目前连宣发部门都没有,依靠和京影厂合作才获得了电影发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