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第五代导演拍的基本上都是文艺片,这类文艺片只要在国外获奖,在国内就会受到观众的追捧和欢迎。
张亿谋和巩莉等人就是这么被捧上去的,因为那时候国内的观众没看过商业大片。
随着好莱坞大片的引进,观众不再忍受沉闷的文艺片,观影爱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即便影片在国外获奖,只要不好看,观众也不会买账,只有少量文艺片爱好者才会追捧。
国内娱乐片的蓬勃发展同样挤占了文艺片的生存空间,曾经活跃在国内荧幕上的文艺片正在走向低谷,《小城之春》只是赶上了这个时候而已。
林子轩拍《小城之春》本来就不是为了票房,对媒体的报道并不在意。
他和电影节组委会的人员见面,是谈论《小城之春》获奖的事情。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多电影节都会提前透露得奖的消息。
比如柏林国际电影节,如果影片获得了奖项,组委会会在前一天晚上把一个信封塞到影片导演的房间里,上面写着恭喜获奖。
威尼斯电影节的组委会将提前告诉你大致上会得什么奖,具体的奖项现场公布。
即使据说最保密的美国奥斯卡,对于圈内人来说也不是什么秘密。
这一届的沪城电影节,有七位评委,来自七个国家和地区,以亚洲电影人为主。
《小城之春》拿了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和最佳摄影三个奖项,这是经过评委们慎重考虑的结果,最佳影片是和一部外国电影一起获得。
组委会特别提醒,不要让田状状上台领取最佳影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林子轩对此表示理解,在威尼斯没关系,但在国内,还是收敛一点的好。
就是这么点事,林子轩回到酒店,打电话给《小城之春》的摄影师,让他赶来沪城。
俞菲鸿一直没走,她成了沪城电影节的形象大使,她本身是南方人,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这几天都配合着电影节做采访和宣传。
在《潜伏》里她是个配角,戏份不多,不需要赶回去拍戏。
实际上,由于拿了威尼斯影后,她成了南方女演员的代表,被称为下一个巩莉。
在国内的影视圈,南北方存在着隐形的竞争关系,这不影响彼此的合作,不过互相较劲在所难免,媒体也会从中推波助澜。
一直以来,北方的电影人远胜南方,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是如此。
这是历史因素造成的,京城毕竟是首都,有天然的优势。
如今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这种苗头有抬头的迹象,比如北方出了个国际影星巩莉,现在我们南方有了俞菲鸿。
南方的演员到京城发展,存在着一个融入圈子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演员能和大导演合作,一路顺风顺水,有的演员却被排斥在外,没有机会。
这背后有资本的因素,还因为没有混进他们的圈子,这是演艺圈里潜在的规则,弄懂了这些规则,才能过的如鱼得水。
两天后,沪城国际电影节落下了帷幕,林子轩和慕姗姗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