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方腊起义了
时机的选择上,不算太好,眼下大宋周边的国家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事情,辽国忙于夺回被李轩抢去的燕云十六州,萧峰的不辞而别,辽国眼下士气有些低落,哪怕辽帝亲自出面,也无法挽回失去萧峰所带来的影响,失去了大辽的牵制,西夏面对大宋朝这种庞然巨物,就算对方没有攻击性,但也不敢过分逼迫,至于大理和吐蕃,眼下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对天下大势产生太大的影响。
这样相对安稳的外部环境,对大宋而言,是极为罕见的,选择这个时候起兵造反,大局上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时机。
不过毕竟是江湖人,眼光大多数时候都局限在江湖之上,江湖上怨声载道,被方腊看成了一个机会,谋略也不是说没有,至少方腊的起义凭借其宗教的特性,短时间内,倒是势如破竹,凭借其在民间不低的人望,占据了不少的城池。
不过这些城池,非要说攻破也不是不行,但真正凭借实力拿下的绝对不多,大多数早在起事之前,已经被方腊渗透的差不多了,攻城看起来更像形式化,往往大军刚刚开动,守城的地方军已经被城内负责接应的百姓给冲散了,义军的到来,也只是接收城池,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不过就如同张角所发起的黄巾起义一般,在经过初期的势如破竹之后,起义军各不将领的自信心开始膨胀,如同历史上出现的大多数农民起义一般,开始爆发式的发展。
随后一段时间里,大宋内部的视线大都被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所吸引,虽然对于那些真正站在顶端的大佬而言。眼下的叛乱虽然浩大,但实际上无论从底蕴、策略、时机的选择来看,这场叛乱处处都透着败笔,不成大器,眼下的僵持也不过是暂时的,他们在等的。也不过是一个在他们看来最佳剿灭对手的时机而已。
而就在大宋内部所有人都将视线聚焦在南方的叛乱之时,北方一场短暂却足以影响到天下大势的战争悄然打响,当消息传到大宋的时候,却已经尘埃落定。
辽国,上京。
恢弘的城墙上,此刻还残留着刚刚经历了战争的痕迹,黏在城墙上的鲜血还未完全干涸,只是,此刻。昔日代表着辽国的旗帜已经被一面代表着汉朝的五爪金龙旗帜所取代。
城头,几名武将如同众星捧月般簇拥着李轩站在城墙的顶部,居高临下俯视着耶律洪基,这位野心勃勃的帝王,哪怕是如今沦为阶下囚之后,依旧展现出那股属于帝王的气度,怒视着眼前这个令自己沦为阶下之囚的人。
“耶律洪基,你让朕。很失望。”目光落在耶律洪基的身上,李轩有些惋惜的摇了摇头:“果然。没有了萧峰,你连如何打仗都忘了吗?”
“哼,卑鄙小人,只会使用一些阴毒的伎俩,有本事,你我真刀真枪的打上一场!”耶律洪基看着李轩那失望的目光。胸中一口怒气难平,有些憋屈的怒吼道。
“兵不厌诈啊!”李轩有些无奈的摇头:“当初我既然能把人安插在耶律重元身边,自然有足够的能力将人安插在你的身边,作为一名君王,你要学的还有很多呐!”
目光在看着有些苍凉的城池。契丹人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城门被打开,城头出现叛乱,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依旧展现出顽强的战斗力,在接手城池的过程中,李轩这边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几乎耗尽了几月来的累积,眼下就算想要再有动作,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还得防范契丹余孽的报复。
这一次的突袭,早在几个月前已经开始布置,选择适合的人选,想要在辽帝身边近臣中安插自己人说来容易,但哪怕是阿朱在易容术方面的造诣,就算成功捕捉到这些人并成功偷天换日,想要在日常的接触中不被发现也很难,耶律洪基作为一国之君,若真的连这方面的防备都没有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一开始,李轩就没想过要从这些辽国上层人物身上着手,虽然成功之后所能发挥到的效果极大,但被发现的风险更大。
相对而言,选择一些基层将领,虽然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但十个百个加起来,也足以影响到整个上京城的布局,而且这些人只要掉包成功,被发现的风险不大,即便发现了,这种级别的小人物,在上京城中数不胜数,根本查无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