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死神来了(1 / 2)

耶律齐,正是耶律楚材的次子。

今年才五岁多,跟郭默的龙凤双胞胎郭逸、郭襄同岁,却要比他们大了几个月。

被郭默抱下了战马,小家伙却没有任何的惊慌,只是好奇地打量着眼前之人。

“你就是燕王殿下?我娘说,是你要我来洛阳做人质的吗?”

耶律齐仰着小脸,看着面前的郭默,似乎在判断着这个人是不是娘亲口中的坏人?

“哈哈哈,我就是燕王殿下,不过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叫我师傅了——”

看着童言无忌的耶律齐,眼珠子滴熘熘在打转,透着别样的机灵,这股调皮劲儿跟小襄儿有一拼。

郭默算是明白了,在另一个时空里,为什么老顽童周伯通,会收了小耶律齐为徒,这位少儿时期绝对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儿啊。

“殿下,犬子年幼无知,听了拙荆胡说了几句,就......”

初次见面,没想到自己的二小子,居然如此出言不逊,又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耶律楚材很是尴尬。

对于郭默要他把自己的二儿子带到洛阳来,虽然耶律楚材一开始也想不明白,但是,他却绝对不会认为,郭默这是在要人质。

燕王府发出的告示,已经让他耶律楚材,以另类的方式名扬天下,即便是他再想效忠别的势力,恐怕也不会有人敢接纳他。

话又说回来,除了眼前的燕王殿下,耶律楚材还实在想不出来,何人值得他再去投效?

“哈哈,晋卿啊,童言无忌嘛,本王还不至于去跟自己的徒弟计较。此地并非讲话之所,快快到王府去吧。”

众人再次上马进城,郭默却没有把小耶律齐还给耶律楚材,而是直接抱在了自己的马上。

同样的地方,相似的菜肴,只是时过境迁,此时的耶律楚材,已经不是一个月前的耶律楚材了。

那时候,他还是金国的使者,现在,却已经是大宋燕王麾下的臣子,赵汝述和老程珌依然作陪,还多了一个河南经略安抚使杜杲。

“来,本王先提一杯,欢迎晋卿的加入,希望今后诸位齐心协力,为了天下百姓,饮胜——”

五人几乎同时干掉了杯中的“英雄醉”,先后亮出了杯底。

自从有了“英雄醉”,燕王府里就没人再用碗来喝酒了,那玩意儿真的扛不住啊。

“晋卿啊,赵尚书和程尚书你已经都认识了,他们还是我燕王府的左长史和左司马,这位是杜杲,河南经略安抚使兼任着河南府知府。”

“你所在的许州,也划归杜安抚使管辖,以后在政务上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可以跟杜卿联络。”

“我麾下诸州,所行政令与别处不同,杜卿也会派出经验丰富之人,到许州任同知和通判,还望晋卿尽快熟悉新的政务才是。”

当着二位都在,郭默先是给彼此引荐了一番。

杜杲也“久闻”耶律楚材的大名,尤其是在如此艰难的时刻,燕王殿下竟然拿出三十万石粮食,换了此人过来。

杜杲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对方的顶头上司,就显出高高在上的样子。

“哈哈,久闻晋卿之名,杜某今日终于见到真人了,今后还望晋卿多多建言建策,将河南诸州打造成大宋真正的富庶之地。”

杜杲也年过半百了,更是学兼文武,行事作风自然不会拖泥带水,这些年在燕王的麾下,兢兢业业地做着分内之事。

先是任汝州知州,当魏了翁出任长安时,他也水涨船高,升任河南经略安抚使,现在更是管辖五州之地,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杜安抚使的大名,学生也是早就闻名了,河南又紧邻着金国,在此之前学生就研究过河南的政略,实为造福万民之举。”

“实不相瞒,在汴梁之时,学生也曾效彷河南的做法,向大金皇帝提出过建议,可惜有些政令会触碰朝中权贵的利益,就......”

想到自己在汴梁龙德宫里的孤立无援,耶律楚材现在都有些心寒。

自己也曾一心想强大金国,殚精竭虑地恪守本职,更是一再上书、多种建策,可惜大多都泥牛入海,或者虎头蛇尾。

“哈哈,晋卿啊,到了燕王麾下,你就不用担心没有自己施展的机会,殿下这里从来不用为资历考虑,也不必为没有地盘担忧。”

“只是缺少实干之人罢了,晋卿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好好追随殿下,一统宇内、指日可待也!”

赵汝述看着耶律楚材,自打上次在燕王府第一次见到此人之后,燕王给予那样的礼遇和推重,赵汝述就上心了。

事后,通过各种渠道,将耶律楚材的详细资料,查了一个底儿掉。

对耶律楚材了解的越多,赵汝述越是觉得此人的深不可测,这完全就是一个全才的坯子啊!

这样的人物,放眼现在的大宋,还真找不到一个。

大宋的高层官员,譬如各部的尚书,大多数是靠着多年的经验和资历,或者某一两方面的才能。

真正能做到横跨三个部门的,就算是凤毛麟角了。

最关键的是,大宋这些能够独当一面的治政官员,年龄已经偏大,多数都已经接近六十了。

像郭默的麾下的三大经略安抚使,魏了翁五十八岁,杜杲五十三岁,只有刘克庄年轻一些,也马上四十岁了。

而燕王府的“功勋四老”,年龄最大的是卫泾,今年六十七岁,本来就是已经致仕的人,硬被官家返聘了回来。

赵汝述跟老程珌同岁,都已经六十二岁,薛极比他们还大了一岁。

因此,这个耶律楚材的出现,赵汝述格外的上心,如果此人可以快速融入进来,并且能够对殿下忠心耿耿的。

那么,殿下的身边,至少二三十年不愁无人可用了。

本有心提醒一下燕王,没想到殿下自己另辟蹊径,直接就收了耶律楚材的次子为关门弟子。

这样一来,二者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赵汝述可不知道,郭默收耶律齐为徒弟,还真跟耶律楚材没什么关系,纯粹是耶律齐的“名头”,以及见到这孩子时,被他自身的天赋所吸引。

除了小杨过和襄儿,这算是郭默见过的孩子里,天赋最好的了,不在侄子郭平之下。

学武首重天赋,根骨不行,要想达到武学巅峰,未必不可以,却要付出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才有一丝希望。

得英才而育之,就是郭默见到耶律齐的第一,或者说唯一的感觉。

至于说,他这样做能够强化跟耶律楚材的关系,郭默还真没往那方面想。

只要自身强大了,能为各种人才提供足够施展的舞台,郭默相信对真正的人才,是会有致命吸引力的。

所谓,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客套完之后,整个酒宴的话题,就围绕着眼前的旱灾进行着。

许州比不得其他四州,没有事先打造的水井和人工池塘,本身就没做任何的水源储备。

许州又做了几年的“边州”,地虽然不是很广,人确实是很稀少,有的地方数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影。

这样的情景,对比后世的河南之地,是完全不可以想象的。

派粮赈灾是必须要做的,郭默却不想简单地将粮食发给那些饥民。

完全的不劳而获,不仅毫无意义,更能让那些饥民养成懒惰的性子。

因此,“以工代赈”,就很自然地被提了出来。

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进行秋耕了,而许州有的是无主之地。

郭默的意思也很简单,凡是西来的饥民,按人数、有秩序地聚居在一起,形成新的村庄、集镇。

官府可以提供给他们果腹的粮食,更可以免费发放粮种,免费租赁给他们耕牛和农具。

这些吃饱的饥民却必须要去开垦荒地,到时候按时种上粮食,并按既定的比例,官府收取税租。

如此三年之后,这些开垦出来的田地,就完全归属于开垦人,只需正常缴纳农税即可。

多余的劳力,也可以打井、挖池塘、修路等,总之一句话,要通过自身的劳作,来换取粮食,而不是不劳而获。

当然,如果想参军更是欢迎,一旦被录取,就能享受军属的待遇。

为此,郭默直接又给了“岳家军”五万的兵额,但是不设定时限,本着宁缺母滥的原则。

郭默这个举动,还真不是看重了那有可能出现的大几十万饥民,而是金国仅存的十万兵马。

如果那十万兵马,能够让他筛选一遍,选出一两万合格的军士,还总是会有的吧?

小耶律齐,一进燕王府,就被郭默打发到后宅去了,并让武南天告诉黄蓉,这是他刚收的关门弟子。

武南天自然高兴,自己又多了一个小师弟,虽然的确是小了些,比老五杨过还小两岁呢。

“集贤殿”里的酒宴,一直持续了四个多时辰,连酒菜都换过三回了,天也慢慢黑了下来。

当夜,耶律楚材父子就住在了燕王府。

只是耶律楚材被安排在前院的客房,而小耶律齐却住在了后院里。

第二日,郭默召集众人,在“群英殿”举办了一个拜师仪式。

在众人的祝贺和羡慕里,小耶律齐叩拜了郭默和黄蓉,正式成为郭默的关门弟子。

不过,孩子才五岁多,现在开始学武还早了一些,拔苗助长的事情要不得。

最终,小耶律齐还是先跟着爹爹回许州去了,约定明年等他过了六岁生日,就把他送到桃花岛去。

是的,郭默是没打算自己直接给这些孩子启蒙,一是年龄太小了,进境太快未必是什么好事。

二是,这么小的孩子,最好还是放到一个小群体里去,总跟大人待在一起,容易失去孩子的天性。

桃花岛就很好,环境优美,世外桃源,又有六个同龄的孩子在,无论学文习武,就算是玩耍都能有一起的。

郭默这个提议,耶律楚材当然赞成,甚至有些感动。

既然都是自己人了,郭默也就没再瞒着,直接在酒席宴上,跟耶律楚材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饶是自觉定力十足的耶律楚材,也被郭默的话给惊到了。

不过,看到旁边正常吃喝的赵汝述三人,耶律楚材知道郭默没有欺骗他的必要。

如此一来,之前的种种猜疑和不确定,甚至大宋这几年,那些在别人眼里的诡异政治现象,或者是“把柄”,就都说得通了。

就为此事,耶律楚材还自干了三杯,并在郭默面前立下誓言,任君驱使,不离不弃。

旱灾不是一天来的,自然也不会是一天就走的。

该做的准备,能做的准备,郭默已经都吩咐下去了,至于结果如何,就要几个月后见分晓了。

也许因为这场饥荒,北方各处的战火都停息了,各自在舔舐着各自的伤口。

南方的消息,终于还是传了回来。

自从朱子柳来洛阳求援,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主要还是距离太过遥远,一来一回近万里路程,正常人都受不了这个级别的颠簸。

果然如同郭默所料,高氏的“大中”政权,伙同吐蕃人进攻会川府十天之后,双方各有伤亡。

会川府在一灯大师的协助下,新君段祥兴更是身披重甲,亲自上阵杀敌,会川府的军民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数次打退“大中”联军的进攻。

原本进入大理的吐蕃人,有整整一万铁骑,却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的部落,十日的攻城之战,让他们也损失了两千来人。

这下子吐蕃人不干了,遂向高炯索取更多的利益。

会川城没打下来,高氏又能拿出什么样的利益给吐蕃人呢?

双方闹僵了几次之后,吐蕃人索性直接带着剩下的七千多人,回到了旦当郡。

这里是最早说好的报酬,吐蕃人担心继续打下去,自己的军队再受折损,这到手的旦当郡也可能会失去。

权衡利弊之后,就撤军了,至于高炯的死活,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甚至,吐蕃人巴不得高炯跟段氏拼一个两败俱伤,那么他们吐蕃人说不定有更好的机会,从大理侵占更多的州府。

吐蕃人一撤,追随高炯一起造反的苗人,也不再出兵了,直接劫掠了一番,回到了他们的地盘。

这些类似于雇佣军的存在,没有足够、持续的利益驱使,谁会真正为你卖命?

又过去半个多月,双方僵持不下,高炯却又收到自己老巢被袭的消息。

原来,是罗氏鬼国的人动手了。

郭默的请求,跟他们国主的命令也差不多。

更何况罗氏鬼国,现在这最强悍的八千军卒,还是陆陆续续被“敦武军”训练出来的。

就连他们的部分战马、盔甲和武器,都是由郭默给无偿提供的。

最初就说好了,这八千军卒,会作为将来赵思默的护卫军。

给自己儿子的东西,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虽然那个儿子已经六岁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爹爹。

善阐府,就是高炯的老巢,也是整个高氏的老巢,在那里经营了几百年,单单姓高的族人就超过一千人。

老巢被袭,高炯自然不能袖手不管,可是高炯自己的嫡系兵马,满打满算也只有一万出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