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板车放在院子的一角,已十分破旧,车身上还烂了两块木板,木制的车轮上被碰损出大大小小的缺口。
放眼整个院落,最值钱的东西,估计就是这辆老旧的木板车了。
少年用挂在腰里的钥匙打开了门,热情地招呼安和进屋,屋内很是空旷,两间土泥屋中间也没隔山。
一炕、一灶、一小木桌放在炕上,灶台旁边放一盛水的大缸和一堆柴禾。
南墙上挂着两把砍刀和一副自自制的弓箭。
环顾四周,仅此而已。
少年帮安和摘下肩上的包,放在东墙的床榻上。
少年好像看出安和已饥劳不堪,赶忙张罗着做饭。
少年往锅里加了几勺水,等水烧开后,往里面放了一些安和叫不出名的野菜,又从盐袋里小心地取出了几粒盐放在锅里。
然后把买来的粗粮和水搅匀,团成一个个的面团,然后贴与锅壁的内侧,压成饼状。
盖上锅盖,又烧了大概半个时辰,等锅四下冒着白腾腾的热气时,一顿饭做好了。
少年揭下汤饼,盛了两碗野菜汤,又取了两双筷子,放在床榻上的小木桌上。
安和早以饿极,也就不再客套,连吃了四个炊饼,喝了两碗野菜汤,虽然汤的味道不怎么样,除了盐,别无它料。
吃过饭后,安和有了力气,帮助少年收拾好碗筷后,对墙上挂着的弓箭发生了兴趣,取了下来,用上了吃奶的力气才拉半开。
这种东西,安和小时候只在公园游乐场见过,不过哪只是现代人娱乐用的东西。
安和抽了一支箭在手里把玩,箭羽是用鹅毛做的,箭杆和箭头是用子削成的,用手摸了摸,极是锋利。
少年说:因为家里穷,弓箭都是他自制的,箭羽上的鹅毛是从悦来香饭店后厨哪收集来的,做箭杆的毛竹附近芒山上多的是,不愁箭杆没有原料。
这箭和安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电视剧里用的雕翎箭,在唐代是战场上用来杀敌的,普通的猎户是用不起的。
晚上睡觉时,由于房子里只有一张炕,两人只好同睡一床,好在两人身材都很瘦,一张炕也不太挤。
由于还是春天,二人只盖一张薄被,也不觉太冷。
攀谈中,安和知晓少年叫林一山,母亲在前年得疟疾而亡,父亲既当爹又当娘,耕作之余,常到附近芒山打猎,于是家中常有山鸡,野兔等猎物,拿与集市换些盐和獾油,以贴家用。
就在母亲病死的哪年,时任左骁卫大将军兼瑶池都督的阿史那贺鲁暗中召集旧部,利用太宗驾崩、新君李治刚刚即位的时机发动了叛乱,背离大唐,不断的扰西州和凉州。
李治震怒,征兵十万戍守西北,防范突厥,伺机反攻,准备一举消征服西突厥,扬威西部边陲。
林一山的父亲按照当时的征兵制度被官府征为辅兵,随军进驻西北进行平乱。
要说太宗和高宗时期的府兵制,也真够坑爹的,不但装备和武器要自己的买,另外还要自备口粮。
父亲走后,由于交不起租庸调,只得将六十亩口分田卖给了永城县世族王家,家里只剩二十亩口分田和二十亩永业田。没了父亲支持,林一山只好从芒山书院退学回家。
由于人单力薄,土地无法耕作,家中耕地大多荒芜,所幸一山小时常随父进芒山打猎,学得许多狩猎之法,加上身康体健,熟悉山路,箭法不错,现已是一名小有名气的猎人了。
在山上打猎的同时又可以砍柴换钱,虽然日子过得有点拮据,但也可维持日常用度。
林一山对安和说:“你我年龄相仿,你最多也就长我两三岁,我年方十三,以后就称你为哥吧!”
安和惶然:我都二十七岁的人了,怎么可能比你大两三岁?
看了看自己原来很合身,现在很宽大的衣服,心想,可能是虫洞在改变自己空间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年龄。
“我从小就是孤儿,别说是兄弟了,父母也不知在哪儿,能有你这么一个弟弟,实是我的福分,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弟弟,我就叫你一山吧”。
想到自己孤身一人穿越到这大唐,再没有别的亲人,唯一认识,并肯与自己做兄弟的只有这个十三岁的少年了,安和不禁泪眼朦胧。
“我一定要让林一山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永城县最富有,最幸福,最值得尊重的男人!”
看着这位在自已最困难时义无反顾地收留自已的少年,再看看这个家徒四壁,估计连贼都不惦记的家,安和陡然生出一种男人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