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冈轻轻咳了一声,打碎了些许尴尬的气氛,“方才子容兄是不是在看学会章程的草稿?”
“章程已经定下来了,你我都用心修订过,章子厚都说没什么需要大改的条目,没必要再多费心思了。玉昆你之前也说了,等到施行时,再看哪边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也是觉得可以了,暂时不必要再改。”苏颂咂了咂嘴,觉得有些口干舌燥,“是具体的法度。”
有韩冈和苏颂共同发起,以《自然》的通讯会员为主体的大宋自然学会,是这段时间苏颂忙碌的重点。
这是个在章程上明确提出以促进大宋自然学术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组织,欢迎一切有心于此的成员。眼下只要是订阅《自然》的用户进行申请,就能成为自然学会的一份子。
就算一时无法订阅,只要在各地的分会进行申请,也能成为预备会员,日后通过考核,一样可以成为正式成员。
有《自然》数量庞大的订阅用户为基础,有苏颂、韩冈这两位宰相作为发起人,自然学会的会员与预备会员的人数究竟能达到多少,苏颂和韩冈基本上已经心中有数——万人才是底限。
自古而今,从来没有一个组织能够像这个学会一般,能够在正式创立前,便聚集了这般人数的读书人。
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士大夫们组织的文会、诗社,最多也不过二三十人——同时还缺乏一个足够长久的历史,一切皆是新创,人心混乱的情况下,在管理上就是一个能让人发狂的难题。
而章程与细则将会在两个月后的大会上,经由参加大会的代表投票通过。就像是套在这匹奔马头上辔头,让这匹奔马能够在受控的范围之内。
苏颂把韩冈带进房内,将桌上的草稿递给韩冈,“我把我的那一份意见删改改了许多,但改来改去,还是比不上章程完满。”
韩冈接过草稿,立刻就被满篇的蝇头小字给炫花了眼。抬起眼看苏颂,“其实有了章程之后,细则就只要遵循章程,把大概的规矩定下,剩下的日后再修订也不迟。子容兄你就是太追求完美了。”
苏颂正色道,“玉昆,须知只有今日的法度谨严,才有日后的长治久安。现在是半点不能懈怠的。”
韩冈暗自摇摇头,迥异于既往官僚体系的大型组织,维系组织凝聚力的制度,不是闭门造车能够实现的。
不过他也没再多说,低头审视苏颂修改后的细则。与苏颂往来多年,苏颂写字的习惯,韩冈都了如指掌,尽管草稿上删改修订得几乎让人难以分辨,不过韩冈还是大体上看懂苏颂想要表达的意思。
具体的内容,在韩冈看来已经有些偏了,不过还算适用,就算还有些条款不适合,到时候在改动也不迟。
“感觉差不多了,”韩冈边看边点头,最后将草稿还给苏颂,“子容兄写得已经很完备了,等誊抄过,明天拿出去一起合议一下,当可就了事了。”
“是吗?”苏颂还是有些犹疑。毕竟不放心,毕竟这是关系到格物一系的大事,“满把钱在手,没有一根结实的索子穿起来,钱也是会掉光的。”
“子容兄放心,都已经装在了钱袋里,掉不出来。有根索子,不过是方便拿进拿出罢了。”韩冈笑道,“还是说说‘钱’的事吧。比如总会的建设,我前日让犬子去看了,还要在加把劲才行。”
学会将会在各地成立分会,并通过学会会产为分会置办产业,供本地会员按期集会。分会中还要设立图书馆.争取每个县都能有一个分会,每个州有一个总分会,而京师则是学会总会驻地。
这一座将成为自然学会中心的京师总会会所经过了一段蛮长时间的建设,已经快要完工了。
其中地皮是雍秦商会捐献,建筑来自于章家名下的商会和平安号、顺丰行共同出资。包括藏书数十万册的大型图书馆,以及总面积超过三千平方尺的温室。但其中规模最大的建筑,还是有一千两百个座位的大会堂。
一说起总会和分会建设,两人的交流就没了时间上的分寸,苏颂直说得口干舌燥,稍停下来,便立刻让外面端了茶来。
一枪一旗的叶片在茶盏中舒展开来,茶叶的芬芳随着水汽蒸腾而上,一室皆香。
韩冈手指在瓷盏上试了试温度,就没端起来,他喝茶就如同牛马饮,只为了解渴,却做不到苏颂这般细心慢品。
京师之中,倒也是不少人笑话过韩冈在日常行动上的疏失,毕竟他不是三代为官作宦,方知穿衣吃饭的世家子弟。不过韩冈的另一个身份,让他的日常饮食得到无数人的仿效。
炒青在茶叶上的比例如今直压团茶,甚至连福建一贯做贡茶的茶园,也在宫中的需求下开始转型。
经过十余年,原本只是土制的秦岭山茶炒青,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团茶的制作方法之后,对采摘、炒制的工序,越发的讲究起来。今天苏颂拿出来待客的茶叶,叶片蜷曲如螺,异香扑鼻,韩冈看着都有些像碧螺春的感觉了。
苏颂小口把热茶喝完,出了一层薄汗,原本有些内湿外燥的感觉,喝过茶后,倒是清爽了许多。
韩冈则是待茶水稍凉,撇过茶叶,一口给喝光。
茶盏亮了底,苏颂也不再留韩冈,
相互交代了几件事,送韩冈出了门,苏颂最后突然开口,“玉昆,要注意你那两个本家。”
韩冈回头,换了一个安心的笑容:“子容兄,放心,我们很快就不用担心他们了。”i1292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