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正直之言(1 / 2)

曹操听到丁仪的话语,缓缓说道:“毛玠身为朝廷大臣不以身作则,散布不当言论,着大理寺询问。”

议事结束,段萍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曹操,曹操不以为意地问道:“君泊,你在想什么?”

段萍听到曹操的话语,连忙说道:“曹公,你这究竟想干嘛,是不是把毛玠也给逼死曹公你才满意?”

“你在胡说什么,孤如果不让大理寺负责毛玠的事情,恐怕又会给丁仪找到借口,到那个时候,毛玠也会不明不白地死去。孤不想看到这样的事发生。”

“那就让钟繇负责询问毛玠,万一钟繇会错意呢?”

曹操听到段萍的询问摇了摇头缓缓说道:“钟繇为人谨慎,他在没有明确命令之前,他是不会有任何举动,而且他也不会让其他人在他大理寺进行害人性命的举动。”

段萍听到曹操话语微微点了点头,曹操想了想缓缓说道:“君泊,陪我去大理寺一趟,孤想看看毛玠在大理寺里面是个什么样子。”

曹操段萍在钟繇的带领下来到关押毛玠的牢房,曹操看了看这间干净的牢房看着钟繇小声说道:“元常,大理寺的牢房都这么干净?”

钟繇听到曹操的询问连忙回答道:“启禀魏王,这间牢房是关押重犯的,刚刚打扫过,毛玠一时运气好,被关押在这而已。”

段萍听到钟繇的回答,心里不禁佩服钟繇,但是更佩服曹操,曹操对于手下人的性格那可是抓得死死的。毛玠被丁仪陷害,交给钟繇询问,与其说坐牢,不如说换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生活着。

曹操听到钟繇的回答没有什么回应,看着坐在地上闭目养神的毛玠,曹操缓缓说道:“孝先,你现在在牢狱之中,可会记恨孤?”

毛玠听到曹操的话语缓缓睁开眼,眼神坚定地看着曹操,毛玠一脸平静地回答道:“启禀魏王,昔日萧望之自杀,是因为石显的陷害;贾谊被流放,是因为周勃、灌婴的谗言中伤;白起被赐剑自刎于杜邮,晁错被斩首于东市,伍子胥命断于吴都。这几位人士的遭遇,都是由于有人公开妒忌,或是由于有人在背后暗害。在下自年少时就作县吏,积累勤勉取得官职,职务处在中枢机要之所,牵涉复杂的人事关系。如有人以私情请托,就算请托之人再有权势在下也会拒绝,如有人将冤屈告诉我,就算伸冤之事再细微在下也会详细审理。”

曹操段萍钟繇三人听到毛玠的话语不禁点了点头,表情各异地看着毛玠,曹操是一种欣赏,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人,钟繇是一种敬佩,只有一心为公之人才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而段萍是一种惋惜,历史上崔琰去世后不久,毛玠就离开人世。段萍真想改变历史,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段萍发现时间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就算一时改变但是最终结局也不会改变,因此段萍这些年也已经变得随波逐流,就算有心,段萍也无能为力。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曹操看着毛玠缓缓说道:“孝先,接着说下去。”

毛玠听到曹操的话语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魏王,在下听说人的本心是想无限制地追求私利,这是法律所禁止的,谁要按照法律去禁止非法求利,有权势的人就可能陷害他。现在在下就是遭遇如此,因为在下妨碍了他人,因此进谗言的小人就像青蝇一样一哄而起,对在下进行诽谤。过去王叔、陈生与伯舆在朝廷上争辩曲直,范宣子进行评断,他叫双方举出证词,这样使是非曲直各得其所。《春秋》称许此事,因此加以记载。魏王明鉴,在下的确没有说过那样的话,也谈不上什么时间、对象。既然有人说在下说过,请拿出证据。在下希望得到范宣子那样的评辨,和王叔那样的诬陷者对质。如果曲在于我,行刑之日,我会像得到安车驷马的赠予那样安然就死;送来让我自杀的赐剑,我将把它比作重赏的恩惠。魏王,在下谨以此状作为申诉如上。”

毛玠说完闭上眼向曹操行礼,曹操听到毛玠的话语强压着心中的情绪,表现出一脸平静的样子。

段萍来到曹操耳边小声说道:“曹公,毛玠都说完了,你是不是也该表个态。”

曹操听到段萍的提醒看着毛玠缓缓说道:“孝先,你是朝廷重臣,要将你定罪,自然要有真凭实据,现在你就老实在大理寺待着吧,元常有什么询问的,你不得隐瞒。元常。。。。。。”

曹操只叫了一声钟繇,最后一句话始终没有说出口,曹操跟钟繇对视片刻,转身离开,钟繇还呆呆地站在原地,段萍来到钟繇身旁用手肘撞了撞钟繇小声说道:“毛玠的生活该怎么开,你懂得。”

段萍说完连忙跟上曹操,两人刚走出大理寺牢狱,这时只见外面已经有人早已等待着曹操。

“魏王,毛大人必定是被他人陷害,请魏王明察。”

曹操听到说话人的声音愣了愣,曹操面无表情地看着面前的年轻官员缓缓说道:“原来是阳士呀,哦,桓伯绪也在。你们都是为了毛玠来向孤求情的,看来毛玠虽然身在选拔人才这个官位上,人缘还是不错的。”

阳士是和洽的字,和洽早年被举为孝廉,并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召,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后来袁绍占据冀州,派遣使臣迎接汝南郡的士大夫,士大夫都欣然前往,唯独和洽不去,和洽认为“冀州土地平坦,民众强悍,为英雄俊杰所利用,是四方皆可出战的地区。袁绍现在虽然依靠自己的有利条件,能够强大非凡,然而英雄豪杰正蜂拥而起,袁绍不是天资过人之辈,未必可以保全冀州。而荆州刘表虽然没有远大的志向,但是爱惜人才,乐于交结士人,地势险要,山中的民众软弱,前往荆州容易被刘表依靠倚赖。”

后来,和洽带着亲戚故旧都向南投靠刘表,刘表果然以对待上宾的礼节接待他们。

和洽到了荆州后才发现荆州并非乐土,当时刘表年老昏聩,蔡氏强势,和洽认为昏聩之主,不宜轻易接近,时间长久定会受到危害,再牵扯到嫡位之争的话必有进谗言的人离间挑拨。于是又向南到了武陵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荆州,征辟和洽为丞相掾属。当时毛玠、崔琰都以忠正清廉受到重用,他们选拔官吏以节俭为主要条件。

和洽就曾经向曹操进言说:“国家大政,在于权位与人才,不能只凭一个方面选用官员。过于注重俭约朴素,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是可以的,但若只以这个方面作为衡量人和物的标准,失掉的人才一定会很多。如今朝廷议论,官员穿件新衣,乘坐好的车子,便认为不清廉;长官在官府中,面容不加修饰,衣服破旧的,则称之为廉洁。致使士大夫有意弄脏自己的衣服,把车马服饰收藏起来;朝廷各官府的长官,有的自己提壶携饭入官署办公。设立教令,观察风俗,贵在合度适宜,这样才可以推广。如今一概推崇难以做到的作法来检核官吏,勉强能够做到,也一定会有很多弊端。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使其通达人情而已。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

曹操想起昔日和洽的话语,缓缓捋了捋胡须,看着和洽说道:“阳士,看来崔琰以及毛玠遭遇今日之祸,还是跟他们为人有一定关系,孤当初真应该听你的意见才对。”

和洽听到曹操的话语,连忙双手抱拳十分恭敬地说道:“魏王所言,在下惶恐,不过魏王,在下认为毛玠虽然选拔人才只注重一面,但是毛玠素来信守节操,我想毛玠不会说出那样的话,在下请求魏王对事件原委调查确实。”

曹操听出和洽是来向毛玠的求情没有做出回应,曹操此时看着桓阶,曹操缓缓说道:“伯绪也是来替毛玠求情的吗?”

桓阶微微点了点头,桓阶早年为郡功曹史。太守孙坚推荐为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桓阶因父亲去世返乡奔丧,正赶上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桓阶感激孙坚举荐之恩,不愿孙坚埋骨他乡,因此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拜见刘表,请求为孙坚送丧。刘表被他的义气所感动,就把孙坚的尸首、灵柩让桓阶带走。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表绍在官渡相持不下,刘表带领荆州的人马全力接应袁绍。桓阶见到这种情况,以理劝说太守张羡对抗刘表缓解曹操南方压力,又派出使者前去谒见曹操。之后曹操忙着经营北方,无暇南下,刘表趁此时机加紧攻击张羡。张羡病死,长沙城破,桓阶只得自己躲藏起来。过了很久,刘表又征召他做从事祭酒,还打算把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他。桓阶推说自己已有了老婆,拒不接受,接着称病辞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荆州之后,征聘为丞相掾主簿,在丞相府典领文书,参与机要。

可以说,现在的两人也算是曹操麾下核心人员,不过由于曹操称呼二人字,段萍一时想不起来这二人历史上对应的名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