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都是丰收,所以粮仓里怎么都应该是满的,竟然亏空成这样。
如今管粮仓的仓场总督是谁?
啊,对了,胡惟庸的儿子胡富昌。
应天直隶的所有官粮仓,军粮仓都是他在管。
救灾粮也就算了,军粮仓也敢这么霍霍。
难怪吴祯不敢上折子,而是送信给我。
因为只要上折子肯定被胡惟庸截住,销毁证据。
也难怪费聚去运粮,怎么运都总缺粮,是因为粮仓里压根就没有粮。
这事怎么告诉老朱好呢。
或者是不是这一次我不出头,让朱标去办。
我连着做成了几件事,风头太盛,不好。
朱柏盘算好了,等到了御书房,依旧不动声色给老朱和朱标分好堆的折子批字,盖章。
中书省送来的折子老朱草草看完,最后结论基本反着来。
反而是越过中书省递上来的折子,老朱和朱标还会仔细看看。
照理说,批阅完的奏折,整理好应该拿出去交给中书省。
可是如果全部交给中书省,那一部分悄悄递给老朱的奏折又会被中书省留中不发,就白折腾了。
所以越过中书省递上来的奏折会由朱标直接拿去交六部执行,或者发回给各大臣。
只有中书省交上来的那一部分依旧发还中书省。
于是如今形成了一个怪异的局势,就好像大明分裂成了两个朝廷,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各干各的,相互不影响,偶尔有交集。
大臣们都知道,却都默契地保持沉默。
这死一般的寂静下是波涛汹涌,暗流涌动。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情形不会持续太久。要么就是明的吞噬暗的,要么就是暗的吃掉明的。
言官的心情很复杂。
他们既不希望淮西获得胜利,相权当道,皇权一蹶不振,因为那样他们也会被淮西打压迫害。
也不想老朱一人独大,百官从此消沉。如果不能自由说话,他们这些言官岂不是名存实亡。
所以言官最近的折子都很分裂。
一部分折子在举报胡惟庸的各种不端,一手遮天,要老朱收回一部分权力。另外一部分则在劝老朱放权给大臣,比如六部。
有些人甚至在同一本折子上同时说这两件事。
就好像一个人一边说自己讨厌吃辣的,却捉住人家的手逼着人家往自己碗里倒辣椒粉。
相比之下,淮西一派就简单得多,自始至终都在做一件事:弹劾不肯归顺的言官。
今天有一个折子引起了朱柏的注意。
他看得津津有味,笑得嘴咧到耳根。
把老朱都勾起了兴趣,下来看他在看哪个折子。
原来这个折子是户部上的。
茹太素说在老朱的英明领导下,去年应天府的粮食大丰收,赋税收上来的各种粮食在粮仓里堆得冒尖,请皇上前往检阅,与民同乐。
这本来是个例行拍马屁的折子。
老朱和朱标都太明白茹太素的尿性了,上完这个折子,你让他出力干点什么,他还是那句老话回你“没钱”。
所以他们都当他放屁,看了就看了,心里没有任何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