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四章 盐渎(2 / 2)

代晋 大苹果 1526 字 4个月前

午后时分,3人从南城进了盐渎县城。盐渎县城池并不大,但进城之后发现城内街市虽然陈旧狭窄,但是看起来秩序井然。

整个城池比之居巢县大不了多少,南北东西1条主要的十字街较为宽阔,其余的小街巷纵横有34条。街市上店铺林立,商业颇有些发达,倒是令李徽没想到的。

谢道韫对此的解释是,盐渎县自古便是产盐之地。本地青壮百姓大多数都在盐场做苦力,无论如何混乱的时期,这里的百姓还是有活路的。毕竟盐是不可或缺之物,乱世治世都是要吃盐的。所以这里的百姓都是有饭吃,甚至是有余钱的。只要百姓手里有余钱,生意买卖便能做起来。

李徽对这样的解释深以为然。

3人溜达着在街市上走,来到城中十字路口的时候,发现1座衙署高大雄伟。朱门瑞兽高墙长阶,甚是威严。和周围的街市房舍店铺相比,有1种鹤立鸡群之感。

之前两人路过盐渎县县衙,那县衙陈旧不堪,青砖生苔,门楼黑乎乎的,墙壁上斑驳剥落。但即便如此,还是比周围的房舍气派。然而见到这座衙署,则完全不能相比。

“这是什么衙门啊?县衙不是见到了么?怎地还有个衙门?”谢道韫低声道。

“我猜是司盐都尉衙署。”李徽道。

在路旁问了1名行人,证实了李徽的判断。这衙署正是司盐都尉衙署。是去年冬天刚刚盖起来的。

李徽看着出入司盐都尉衙署门的那些人,1个个鲜衣高冠,甲胄鲜亮。看起来不是本地的大族官员,便是军中将官。看起来这司盐都尉衙署的人气很旺。

“1个司盐都尉衙署便如此奢华么?我瞧,比你刺史衙门都还气派呢。”谢道韫笑道。

“盐务是肥差,朝廷最有钱的部门是度支部,度支部中最有钱的部门,司盐衙署绝对在其中。财源滚滚的衙门,自然衙署要高大鲜亮些。总要叫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衙署有钱,才会让人艳羡。所以便将衙署造的高大鲜亮些,这也无可厚非。”李徽微笑道。

谢道韫道:“这有什么好显摆的。真是奇怪的心态。”

李徽笑道:“你没听说过么?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有钱不显摆,怎让人知道自己有钱?虚荣心这东西是人人都有的,衙门也是。衙门之间有比较,就像人与人之间有攀比1样。这心态可1点也不奇怪。”

谢道韫道:“你又知道了。”

李徽笑道:“当然,这些都是没涵养的做派。有涵养的可不会这样。就像……就像阿姐,美如天仙,此刻布衣钗裙,还蒙着青布,不肯示人。满腹经纶,大晋第1才女,却不会举个招牌显摆自己。”

谢道韫曼妙的甩了个白眼给李徽,嘴上娇嗔,心中却欢喜。爱郎会夸人,既夸了自己的美貌和才气,又夸了自己的涵养,嘴巴像是抹了蜜1般。

突然想起这1路上来,和李徽耳鬓厮磨,亲吻抚摸。确实甘之如饴。郎君的嘴巴确实有蜜。每次亲吻都甜蜜无比。

盐渎县虽是个不大海滨小县,3人很快便逛了个遍。逛到东城的时候,看到了1处巨大的堆场。里边雪白之物堆成小山1般。那都是海盐。偌大1堆,也不知有多少,恐怕有数万石也未可知。那可都是叮当作响的钱啊。

运送海盐的牛车1车接1车络绎不绝。源源不断的从东门进来,将1车车的盐运到堆场,然后过称之后堆放。

李徽在感叹的同时,也意识到这盐渎县产盐的规模有多大。这小小的盐渎县,也不知从何时起便成了制盐之地。

李徽不知道的是,盐渎县虽小,但却历史极为悠久。自秦汉以来,盐渎便为重地。关键原因,便在于1个‘盐’字。

盐之重要,不言而喻。无论乱世治世,盐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源和战略资源。战乱之时,盐甚至可以代替钱币,成为硬通货的存在。

盐渎产盐,那是天下闻名的。

或许有人会认为,临海之地那么多,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沿海的地方均可晒盐,这并没有什么难的。为何偏偏盐渎闻名于世?成为大规模晒盐之所?

这便要说到大规模海水晒盐所需要的条件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