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三章 月落(上)(1 / 2)

代晋 大苹果 1466 字 1个月前

在谢玄见到李徽的那1刻,他便立刻明白了王珣退兵的原因。那是因为李徽来了。在危急的时候,自己曾经的这个义弟赶到了,就像他之前每每在关键时候到来1般。

淮南之战,在情况极为危急,北府军被数十万秦军围困之时。李徽带着人攻入寿阳城,差点活捉苻坚,造成城中大乱,秦军粮草被全部烧毁,令秦军军心惶然,才有了自己反击得手,取得最终的胜利。

北伐攻邺城之时,自己身受重伤,北府军面临灭顶之灾之时,还是李徽率军赶到,攻邺城,迫使慕容垂大军回援。派骑兵奔袭南岸大营,打通南撤通道,让北府军能够顺利撤离。

今日,北府军再1次面临绝境之时,又是他赶到这里,救了北府军最后的火种。解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谢玄心中的感受极为复杂,1方面感激李徽的救援,但另1方面,又有1种不甘和难堪。不知从何时起,谢玄总爱和李徽攀比,这其实有些不可思议。以谢玄的出身,怎么可能同寒门子弟1般见识。1般的世家大族,谢玄都不屑于同他进行比较。但是,越是意识到李徽的才能卓绝,谢玄便越是要拿自己和他比较。谢玄总想找到自己到底差在何处?出身,相貌,拥有的资源人脉,才学,自己到底哪里不如李徽。总是要想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对。

谢玄对自己这种心理做过深刻的反思,他不认为自己是小鸡肚肠之人,但这种心理总是挥之不去。

谢玄曾和谢琰探讨过此事。谢琰认为,也许是谢安成天拿李徽的功绩鞭策谢玄,常常将李徽挂在嘴边上,潜移默化之中导致了谢玄的攀比之心。

谢玄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但是不全是。他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自己有1颗不服输,想要做1番事业的心。

其实谢玄不知道的是,真实的原因要复杂的多。

谢氏1门都是这个时代极为优秀之人。谢安自不必说了,那是天下最有声望和才学,最有风度潇洒的人之1。在谢玄心中,那是高山仰止1般的存在,是谢玄永远仰望的高峰。自己的姐姐谢道韫,更是大晋第1才女,容貌才学都是顶尖之人。谢家其余人等,也个个都是卓越之人。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容不得自己平庸,容不得自己失败。谢玄从小在谢安的抚养下长大,早已经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在1定程度上,让他形成了处处争胜,追求卓越的性格。

4叔谢安从来只欣赏优秀之人,他自己的女婿德才不足,他都不能容忍,都勒令离婚。这种态度从也从潜移默化之中让谢玄等谢家子弟受到了影响。谢安处事平和,但在教育子弟方面,要求毫不放松。家族氛围如此,谢玄岂能例外。

谢安对谢玄寄予厚望,从小悉心培养,在谢氏新1代之中树为标杆。谢玄也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谢氏的将来撑起家族门户,心理上早已有了这样的预期。

李徽的出现,1开始只是王谢同桓温争斗的1个插曲罢了。那时,王谢和桓氏在各个层面明争暗斗,李徽1个小小的居巢县令本不足以进入这种争斗的核心,但架不住时势造化。这种争斗的逻辑是,你要杀的人,我便想方设法的去保,在各种层面都需要争个输赢来。

至于李徽赠剑,恰好救了谢玄的事情,那只是1种巧合。谢玄也不可能因为这件事便和李徽有真正的交情。只不过是在为救李徽这件事上增加了砝码罢了。

谢安和谢玄当时都认为,救了李徽来京城,给他1个差事,对他照应些,这份人情便已经了却了。所以在很长时间里,李徽只是个城门郎而已。而谢玄也只是出于被救的情义照顾李徽。

到后来,李徽光芒显露,在诸般事务上展现了才能,得到了谢安的重视。特别是在桓温兵临城下的时候,李徽做出了预判,让谢安有了准备。之后又救了谢安之后,李徽和谢氏之间才真正的开始绑定。

也是从那时起,谢玄对李徽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认可。但即便如此,那也是1种身份和地位不对等的情形。站在谢氏的立场上,他们需要李徽这样的人。兄弟之情中还是掺杂着1些利益的因素的。

对李徽,谢玄是很佩服的,对李徽的兄弟情,谢玄也是真心的。他虽功利,但还没到功利到虚伪的地步。谢玄1度是对李徽推心置腹,全心结交的。当李徽越来越展现他卓越的才能,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地位时,谢玄是为李徽高兴的。但无论如何,视李徽为谢氏附庸的心理是挥之不去的,在出身上的优越感是在内心深处的东西,真正的平等相待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转变是在李徽和谢道韫之间的事情被谢玄发觉之后。在谢玄看来,那是某种背叛和背刺。阿姐在谢玄的心目中是何等的高高在上,何等的完美。但是李徽却亵渎了这1切。1个谢家的附庸,还是1个有妇之夫,却将阿姐从心目中的神坛拽了下来。完全不顾身份地位的悬殊,不顾谢家的提携和自己同他的兄弟情义。这不是背叛是什么?

之前种种对于李徽的赞许和认可,都在那1瞬间成为了让谢玄厌恶李徽的理由。于是便有了断袍绝义之举。那固然有些冲动,但却是谢玄心理上最真实的反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