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1 防弹板(2 / 2)

各种手榴弹是城市战的最佳利器,战斗刚爆发不久,侯赛尼带的两个震撼弹就全部用完,进攻手雷倒是只用了一个。

现在必须要调整,震撼弹越多越好,手雷几乎派不上用场,弹匣也要多带几个,自动步枪虽然好用,子弹的消耗速度实在太快了。

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最佳动力,五年前,南部非洲军队装备的半自动步枪还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单兵武器,现在已经逐渐落后,取而代之的是冲锋枪和突击步枪,代表分别是俄罗斯的勃勃沙,和德国人的44。

勃勃沙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71发弹鼓,理论射速900发每分钟,比很多机枪的射速都高很多,近距离威力无与伦比,扳机一扣子弹跟瓢泼一样,完美体现俄罗斯人的工业精神。

44的全名叫sturewehr44,直译意思是“暴风雨式的步枪”,30发弹匣的火力持续能力,跟勃勃沙相比虽然差了点,比南部非洲半自动步枪还是强很多。

南部非洲在单兵武器上一向走在世界前沿,现在也肯定不能落后,自从二次大战爆发后,就开始在军中装备自动步枪,现在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的比例大概一半一半。

在一些特殊兵种上,比如日常环境狭窄的装甲兵和空降兵,基本上已经全部换装自动步枪,山地部队也同样属于特殊兵种,半自动步枪的比例略高。

山地步兵对于武器射程还是有要求的,44的有效射程300米,勃勃沙更近只有100到200,南部非洲装备的自动步枪使用中间威力型枪弹,有效射程在200米到300米之间。

从性能上来说,南部非洲自动步枪的性能跟德国人的44差不多,主要差在数量上,德军只有精锐野战部队的军官才有资格装备44,南部非洲这边主要看需求。

早上出发的时候,侯赛尼一共带了八个弹匣,现在已经用掉了四个。

八个弹匣240发子弹,单发步枪时代差不多可以用一个星期,现在只能用两个小时。

如果战斗激烈的话,恐怕半个小时都不够,所以对于装备了自动步枪的战士们来说,如何控制子弹消耗是个大问题,只有有经验的士兵才能做到这一点。

“等一等,我们的攻击方式需要调整。”安格斯步枪团d连连长康子义在等命令,目光死死盯着街头拐角处的那栋白色大理石建筑。

康城距离海岸很近,为了对抗海风的侵袭,建筑通常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这栋白色大理石建筑明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说不定年代已经超过一个世纪,这样的建筑在法国比比皆是,老牌殖民强国还是有一定底蕴的。

也正是因为比较坚固,所以德军在这栋建筑内至少布置了两挺机枪,在刚刚过去的一次战斗中,这两挺机枪造成南部非洲士兵一死两伤。

正常情况下,这时候康子义应该调动迫击炮进行炮击,或者是呼叫坦克支援,直接将整栋房子轰平。

现在建筑物内有平民,二楼窗口有一个法国女孩正挥动着手帕哀求哭泣。

“怎么调整?绕过去?”侯赛尼没太多顾忌,十年军旅生涯,侯赛尼早就见惯生死,这才哪到哪。

绑架平民这种事放在近东司空见惯,近东沙漠的部落仇杀,有时候会将整个部落的人全部杀光,也没见谁手软。

战争进行到现在,参战双方死亡的人数加起来已经过千万,这里还没有计算平民,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平民伤亡根本不计算在内。

“怎么绕?你就不怕他们偷袭?”康子义扭头看一眼已经进入战斗状态的精确射手,希望能有所收获。

南部非洲和德国都很重视对特殊兵种的培养,精确射手是重中之重,在俄罗斯战场曾经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最惨烈的狙击战。

南部非洲这边精确射手配备到班一级,每个班至少有一名精确射手,即便普通步枪手,很多人的射击水平也达到优秀,他们跟精确射手的差距只在一个瞄准镜。

就在康子义身边,两名精确射手正在寻找目标,其中一名精确射手已经击毙6名德军。

6个战果不算多,俄罗斯战场那边最多的狙击手已经有几百个战果。

考虑到第8步兵师刚刚参战,6个战果还是可以的,如果8师所有精确射手都能达到这个程度,康城的德军都不够分。

白色大理石建筑内的德军也在观察,一名德军暴露在掩体外的身体面积有点大,击毙了6名德军的精确射手果断射击。

呯——

一百米外的掩体后马上就有鲜血喷出来。

在这个距离上,就算没有瞄准镜,精确射手也能指哪打哪。

“让我带人再试一次——”侯赛尼还记得谢建业的要求呢。

“那你小心——”康子义说完,招呼机枪掩护。

南部非洲军中的机枪同样配备到班一级,连一级配备的是重机枪,这些机枪使用的是全威力子弹,半尺厚的石头也能轻松打穿。

德国人为了加强防御力,在机枪堡垒外面通常会布置一两层沙袋。

重机枪的威力虽然大,对付沙袋的时候就力不从心,一般来说,200米距离上一层沙袋就足够抵御大部分机枪子弹,德国人直接用两层,用炮轰效果都不会太好。

压制能力还是有的,重机枪本身最大作用就是威慑,真要精确射击,效率还不如狙击手。

十几挺轻重机枪一起开火,气势惊人,子弹飞蝗一样飞过去,窗台后的女孩马上就消失不见。

侯赛尼就在这时候迅速窜出去,身后跟着四名突击手,他们的战术背心上都加装了防弹板,这样可以为战士们提供更好地保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