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宁作为尖刀分队,要随第一批出击的坦克,向德军阵地首先发起进攻。
在进攻发起之前,炮兵首先还是要对德军驻地进行火力打击。
第九装甲师配备的自行火炮被集中使用,伴随部队进攻的是迫击炮小队和火箭炮分队,第九装甲师配备了二十辆“暴雨”火箭车,每辆火箭车可以携带16枚130毫米火箭弹,最大射程10公里。
这个射程不算远,如果是拖拽火炮或者自行火炮,130毫米口径的话,不使用增程弹的情况下,火炮射程也超过20公里。
“暴雨”的优势在于发射速度快,威力大,转移速度快,打完就跑,根本不给德军炮兵反制的机会。
130毫米火箭弹发射的时候痕迹明显,燃料燃烧时发出巨大的烟雾,在空中形成明显的尾流。
二十辆火箭车齐射,视觉效果还是很壮观的,短短两分钟内,数百枚火箭弹向德军驻地直飞过去,齐宁没时间欣赏,已经完成攻击准备的“虎”式坦克,在火箭弹发射的同时,就向德军驻地全速冲击。
去年冬天的雪很大,地面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道路异常泥泞,“虎”式坦克全力冲刺的时候,履带带起大量泥块,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很难受,他们很难跟在履带后,最大程度获得保护。
“兄弟,能不能慢一点,我们特么跟不上!”齐宁用电话通知坦克手,两条腿确实跑不过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
迈巴赫为德军研发的汽油发动机,1200马力是虚标,实际上只有700马力。
迪赛尔为远征军提供的柴油发动机,实打实的1200马力,要不然“虎”式也不可能在泥地里跑得这么快。
“你们上来吧,趴在炮塔后面——”车长无比嫌弃,到底是谁保护谁?
站在齐宁的立场上,坦克肯定是需要伴随步兵保护的。
坦克手们不这么认为。
二战刚爆发的时候,南部非洲远征军对于装甲部队的使用,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基本上还保留着一战时期的作战模式。
库尔斯克会战后,关于坦克的争议终于有了结论,即便在没有伴随步兵的情况下,坦克也能成为战场的决定性因素,南部非洲已经在考虑组建更专业的机械化部队了,不再配备步兵单位。
现在的坦克师,基本上是两个装甲团,加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再加一个炮兵团,总兵力大概1.3万余人。
去掉步兵团之后,装甲团增加为三个,保留炮兵团编制,这样坦克师可以具备更强大的攻击力,在坦克大会战的时候,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那特么德国人一炮过来,咱们不被一锅端了吗?”齐宁不想上车,跟步兵相比,坦克的目标太明显了。
坐在坦克上冲锋确实省力,危险性也更大,北非战役期间,美国装甲部队的伴随步兵,曾经为了省力搭乘坦克,又为了不被甩下来,甚至把自己捆在炮塔上,结果德国人一枚炮弹飞过来,坦克没什么事,坐在坦克上的步兵伤亡惨重。
南部非洲在作战期间,禁止步兵搭乘坦克,为了更好地配合,甚至要求伴随步兵跟坦克拉开一定距离,这样就能最大程度躲避德军炮击。
远征军的“虎”式、“狮”式,除非是被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否则很难被德军炮火摧毁。
跟坦克相比,步兵实在太脆弱了,为了获得掩护,很多时候伴随步兵都是紧跟在坦克后面,这样其实很危险。
“别担心,德国人连反坦克炮都没有,拿头打?”车长很放心,德国人现在别说反坦克炮,连高射炮都是40毫米的,88毫米高射炮的数量也有限。
88毫米高射炮是在战略轰炸机出现之后,才开始装备部队。
后来部队发现,用88毫米高射炮打轰炸机效率其实并不高,反倒是用来打击装甲单位,效果显着。
于是88毫米高射炮越来越多被当做战防炮使用。
德国现在空有相关技术,资源越来越短缺,根本没能力大规模生产88毫米高射炮装备部队,只能从仓库里把40毫米高射炮拉出来应急。
这些40毫米高射炮,原本也不是用来装备陆军部队的,而是用来升级军舰防空火力的。
伦敦大空战之后,德国海军出动的次数越来越少。
俄德战争爆发后,德军更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陆军上,这些原本用来升级军舰防空火力的40毫米高射炮,也被拿来强化陆军师的防空能力。
40毫米高射炮打“虎”式的话,威力或许不足,效果不好。
用来打轻型坦克或者是装甲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也是哦——”齐宁是侦察兵,对于德军的情况更了解,刚才是脑子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
步兵上了坦克,推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很快就来到德军的营地外。
连齐宁都没想到,德军似乎根本没想到,远征军居然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还会主动进攻,所以几乎没有做任何防御准备。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德军的营地外,还是挖了一条反坦克战壕的。
不过这战壕也不够完备,既不够深,也不够宽,完全是应付了事,如果要破坏的话,非常容易。
“虎”式坦克在反坦克战壕前停下,齐宁却没有下车。
反坦克战壕对面的德军营地,已经陷入一片火海,战斗轰炸机肯定是使用了燃烧弹,很多德军军车都在熊熊燃烧,营地周围的树木,更是大量被引燃,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火炬,根本无法靠近。
“后退,后退——”齐宁感觉自己的眉毛都被烧焦了。
也不用齐宁提醒,坦克手们更主动,他们坐在铁盒子里,对于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隔着反坦克战壕,能看到德军的营地内,有很多个火人正在熊熊燃烧,齐宁没什么反应,旁边的卡吉尔大口大口呕吐起来,其他士兵的表情也都很难看,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烧烤味。
这一仗过后,估计很多远征军官兵,这辈子都不再想吃烧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