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逃(1 / 2)

“你这有多少火炮?”

刘显看着排列整齐的虎蹲炮问道。

“一百二十门。”

戚继光开口说道,“此炮制作简单,卫所匠户也能打造。”

这时候,俞大猷已经伸手抚摸起炮声,忽然开口问道:“这是铁炮?”

“呵呵.....九江卫那边也是人才,用这种铁炮换下碗口铳。”

戚继光笑呵呵说道。

“哈哈.....”

刘显这时候已经明白其中奥秘,也是大笑不止。

俞大猷只是笑着摇头,倒没有刘显那般肆意张狂。

他们都是明白人,戚继光说那话,其实就是告诉他们怎么凑齐的这一百二十门虎蹲炮。

明朝铜料极贵,相对来说,朝廷不会给军队配发铜料,可是却会供应铁料。

他们已经想到,开发这火炮的家伙,与其说是为了打倭寇开发的这种武器,倒不如说是为了贪墨铜料干出来的这事儿。

“似乎,还真可以大量铸造此物。”

俞大猷开口说道,随即似想到什么,又对刘显说道:“刘都督,广东那边的铁料,可就麻烦你打个招呼了。”

“好说,好说。”

刘显笑眯眯的说道。

说道钱财,三人都是心照不宣,不过显然戚继光棋高一着,他在浙江搞这个东西,怕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不过俞大猷和刘显自然也是不甘落后的人,都是盘算着回去就试试此炮。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条件还是戚继光给他们的那个虎蹲炮真有那么好用,否则若是炮不好,他们也不愿意赚这个钱。

过去的俞大猷,还真不愿意掺和到贪墨和私吞军饷里面去,可是自从进诏狱以后,他的心态也有一些改变。

就那次,若不是遇到一些好友资助,特别是陆炳掏了大把银子疏通三司的人,他过堂的时候也不会那么轻松。

想想自己以前带兵,从来不喝兵血,可是手下那些大头兵的日子,其实并不会因为他不掺和就提高,只不过他那一份被下面的兵头吞了。

自己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出了事儿连疏通的银子都拿不出来。

还是魏广德说的对,规则内,该拿的还是要拿。

三日后,三路大军按约定时间出营,开始攻打许厝倭巢,至于倭巢前面五党山上的倭寇,则交给戚继光所率领的浙兵负责剿灭。

不过,俞大猷和刘显都默契的放缓了行军速度,并排除多股探马侦查中路军动向。

目的,自然是一旦中路军攻击不顺,那么他们就只能立即结营,保证整个战线的平衡。

若是中路受阻,他们左右两路攻打到许厝倭巢,那么三军之间的缝隙,很可能就会给倭寇突破重围的机会。

别看战场地域狭小,可出现空档,而倭寇决议要跑,总还是有人能够逃出生天的。

不管是朝廷还是福建地方,可都是下令,务必全歼这股倭寇,杀一儆百。

而水师战船也已经齐聚平海卫城外海域,并派出大量鹰船充作哨船使用,监视倭船动向。

明军水师此时装备战船,多为福船样式,其中一、二号都叫福船,只是大小有些区别,所以又有大福船、福船的叫法。

三号称为哨船,又名草撇船,四号海沧船,又名冬船,五号鸟船,又名开浪船。

其中三号船因船身偏小,并配有划桨,有风则扬帆而行,无风则摇橹驱动,机动性较好。

除此以外,明军水师中还配有苍山船、鹰船和乌艚船。

乌艚船因其船身和船尾涂成黑色,因此在明代也被称作“乌尾船”或是“乌船”,原本是广东东莞特有的一种船,用铁梨木打造。

因铁梨木结实耐用,因此乌艚船的使用寿命相当长,少则50年,多则可达70年,而当时一般用松杉木建造的船只,最长使用寿命不过10年,有的甚至只有5年。

所以在乌船的全寿命使用期内,它的效费比是相当好的,普通的中型乌船,船板厚7寸,船长10丈,船宽3丈以上,船体坚硬如铁,“触之无不碎,冲之无不破,”极其坚固,甚至可以抵挡佛郎机炮射出的炮弹,堪称当代铁甲船。

只不过这种船造价也相当昂贵,一艘船需要七八百两白银,而800两白银在闽浙地区可以造5艘类似吨位的松杉木质战船,所以明军水师装备也较少。

大海角力,自然是以福船为主力,而说道哨探侦查,则是以哨船和赢船最佳。

两船不仅吃水浅,更是具备较好的机动性。

只是单凭速度的话,还是以鸟船速度最快,常被用来作为通讯船只使用。

左右两路明军尽量和中路戚继光部保持平行,缓慢向前推进。

做为久经战阵的老将,不管是俞大猷还是刘显,在战场之上当然不会意气用事,不会因为被戚继光抢了主攻位置就暗中使袢子,破坏这次剿倭作战。

行进中,俞大猷很快就接到了探马送来的消息,戚继光部遭遇五党山倭寇的攻击。

而此时中路战场上,戚继光部正结阵缓慢从五党山南面山下走过,对于山上驻扎的倭寇,戚继光并没有打算攻山,那只会徒增伤亡,而是选择从一侧绕过,直接攻打倭巢。

若山上倭寇被引诱下山交战,则在山脚下将其击溃,若倭寇依旧坚守在山上,则只派出两千人马围困即可。

五党山并不大,围山以后四面结营,就能把这帮倭寇困死在山上。

只不过,大军进入山地后,倭寇就沉不住气,首先从山上冲下,希望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垮明军的军阵。

实际上,这样的招数,在倭寇和明军的交战中屡见不鲜,概因为这个时期的明军,早已经没有了悍勇近战的勇气。

凭借强大的国力,大量火器和弓弩的装备,明军已经逐渐进化成一支依靠远程打击为主的部队,而一旦遭敌近身,则少有能够坚持战阵的队伍。

倭寇也经常因此直接攻破明军队形,甚至创造出击杀明军指挥一级武官的战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