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972金价(2 / 2)

当时的明朝正处于物价上涨、白银价格下跌的通货膨胀期,白银的需求量激增。

在隆庆年间,白银在大明还比较稀缺,所以价值较高。

随着月港开关,白银流入明朝的数量巨大,而且速度太快,不可避免地导致物价上涨,然后就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白银价格开始出现下跌。

直到明朝的白银价格与海外市场持平,甚至低于海外市场后,那些“套汇”的商人觉得已经无利可图,明朝的白银就开始大量外流,这就相当于大量热钱涌出市场。

这时候热钱的涌出,也就是白银流出,对明朝经济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打击,让明朝中后期的经济直接跌入了通货紧缩。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明朝爆发了一场由白银引发的经济危机。

后世对经济过热,严重通货膨胀还有各种限制办法,如提升利率、减少贷款等方式,让市面上热钱减少为经济降温。

而面对通缩则办法不多,大多只能靠增发货币和吸引外资等方式缓解,主要还是靠自身经济发展走出困境。

但在银本位制下,明朝政府不可能像如今的央行一样,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来缓解危机。

因为明朝不可能通过像印纸币一样的方式来增加货币的供应,因为白银是不可再生的,大明自产不多,主要靠外部输入。

所以,明朝因为一场金融危机,引发了整个社会的系统性经济危机,由此导致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危机,比如贪污腐败,增加民间税收,引发农民起义等等,从而引发了王朝的覆灭。

“全部折银?”

张居正此时陷入思考,这对大明朝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儿。

在此以前的大明户部收入是大量的实物加一定的金银和少量的宝钞存在,按魏广德的意思,实物特别是粮食只保证朝廷需求和一部分应急粮外全部折银运抵京师。

这些银锭制成银币再发出去,市面上禁止银锭交易,全部改用银元。

制币所获利益,按照魏广德计算,倒真是可以弥补朝廷亏空。

“变化太大了,怕要召集部议。”

张居正迟疑着说道。

“一条鞭法若要推行天下,早晚也要到这一步,那就是折银,否则如何实施?”

魏广德看出张居正的犹豫,于是继续说道。

张居正闻言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此事。

其实关于一条鞭法,张居正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那就是赋依旧按照明初制定规矩,征收实物赋税,役则收银钱,由官府募集劳力去做,把农民留在田间地头,不再奔赴去服徭役。

“其实我担心的,还是市面上白银不足,这也是只在江西、南直隶试行,而没有推行天下的原因。”

良久,张居正才又说道。

魏广德知道这几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大明会接收海量的白银,这些白银会流入国内充斥城镇乡村,所以张居正的担忧其实根本不存在

不过这些话,他也说不出口,毕竟如何得来的消息,可不便相告。

于是魏广德笑道:“适才我所言,不过是因为听到和卿之言所想,有些以前也曾想过,只是在和卿说起后才融会贯通。

朝廷铸造银元之事,叔大兄可再想想,我们有机会再讨论,如何?”

魏广德也感觉到现在就在大明搞银本位还有些超前,至少在张居正没有看到民间大量白银流通之前,怕是没有底气搞这一套,于是干脆说道。

而且,魏广德依稀记得,好像后世民国那会儿一开始推行银本位后,好像就因为对岸美国的白银政策变化,导致大量银元外流,最后不得不放弃银元发行法币。

好像自己也得好好捋捋这其中关系,经过张居正的谨慎以对,魏广德也反应过来,好像自己还真是操切了。

虽然他不认为自己的主张有错,特别是铸造银元之法,肯定是对的,只不过应该有什么地方自己没有考虑到。

从张居正值房出来的路上,魏广德还在思考这个问题,路过吕调阳值房时,魏广德才猛然醒悟过来自己遗漏的是什么。

是的,其实以前魏广德就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只是没有深思过,那就是大明现在的金价是六、七两白银,但魏广德记得明初时,金价应该是四、五两银子。

知道这些,主要就是因为魏广德的商船可是一直在偷偷从事和倭国的交易,金价在倭国更高,大约是十两白银的价格。

想到金价,还全托了先前吕调阳提到夷人用白银兑换大明的黄金这事儿。

虽然魏广德一直在做这个事儿,那就是他们运出去的商品多用金银和铜钱采购,而在倭国时交易收回除了倭国特产,剩余就是白银和铜料。

铜料运回国大多被用来铸造铜钱,白银除了购买商品外就是被兑换成黄金,制作成各种精美饰品再出口倭国换取更多的白银。

金银价格的变化,让魏广德悚然而惊。

原则上把大明的黄金运到倭国,可以换到更多的白银。

现在大量白银流入,其实对夷人来说就是把低贱的白银拿到大明购买商品。

等大明白银充斥以后,金价必然大涨,届时是否还有大量金银流入,就看大明商品在海外的市场如何。

若是大明这边的金价超过十两银子,怕不会形成大明白银外流的局面,人家下次就会带着黄金来采购商品,临了换走白银。

大明这边实行银本位货币体系,白银大量流出一定会影响到经济,造成税赋减少,难道那时候又改成金本位?

魏广德回到值房琢磨了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还得好好想想,不过这不影响他给家里写信,把收到的银子换成金子储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