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辽东之战(2 / 2)

目前而言,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并不是主要针对目标。因为都是山地,没有必要动用大军征伐占领。更广阔的东北平原,才是当务之急。

他们不来骚扰,便不会兴兵去打,打下来也占不了,占下了,目前也没大用,不划算。他的发展,是以人口的增长为主要驱动力。人口增多,地不够用,那才扩张,如此百年,终将有一片大大的疆土……

用了一周时间,料理了迁移百姓,并初步的划分田地安置。并且自后方调来工匠,建窑开炉,烧砖烧玻璃,准备建房子等一应事宜。开春耕种的种粮以及农具,也都运过来。只待天暖化冻,便大干一场。

这时候,其他战场的消息也传递回来。

民兵的战斗力不差,毕竟训练作战也打了半年,发挥不错,顺利攻破无滤城。但损伤比较惨重,战死一千多,轻重伤两千余,英武卫几乎废了。

是因为苏仆延调兵遣将,加上辽东中部都尉,双方合并一处,弄了四千人马。这个布置,应该是准备再过一阵,便要来攻王贼,只是没想到大将军先下手为强。

无滤城是个大城,西临无滤山,东面开阔平原,北面山口又是乌桓聚集地,这里算是一个重镇。所以不是他们不想有更多的人把守,而是粮草不支持。

现在整个辽东,整个大汉豪族群体,都要看大将军的脸色。毫无疑问,连通关内关外的重要通道,就是辽西走廊。东北再是苦寒,也挡不住想要赚钱的人,还是有些商业往来的。

若不走辽西走廊,而是自翻燕山,过草原,经辽北而来,那么绕的路可就多了。而且这边是鲜卑、乌桓蛮夷的地盘,都不是内附的部族,绕路不说,危险程度也大大增加,成本便几何增长,没有人会干此等赔本买卖。所以今年的辽东,格外凋零。

豪族当然也是想要北上行商的,东北盛产山货、皮毛、草药,都是赚大钱的。他们也跟大将军表示过这个事儿,只不过都被大将军拒绝了,并且他卖玻璃过去,也算是弥补了豪族损失,这才算是不了了之。

但这也是辽东之地,不管汉人还是乌桓人,要跟大将军死磕的原因,此乃生存之争。

无滤城之战,并不顺利,开始的时候,乌桓人瞧不起英武卫,出城野战一番,对方吃了闷亏,接着就是死守城池不出。英武卫调了好几辆的投石车,调了几千民兵过来搬石头,砸了两天,又强行工程打了一天,这才破了城。

对这种战果,王言肯定是不满意的,他军令说的是‘围攻’,围而攻之,并没有说多长时间必取,还是有些操之过急,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

这是想要表现了……

这时候的攻城战,确实不好打。除了内应开城门,想要强攻并不容易。六千多不到七千人,强攻四千人守卫的城池,难度相当大。由此可见,当时一战的惨烈,以及英武卫这支民兵部队的彪悍。

只是更好的方式,主要在‘围’,王言并不认为无滤城会有多少粮食,围到开春,他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打都打完了,除了好好照应伤者,补充英武卫战损的缺额,也没什么别的办法。

英武卫想表现,也是想为了自己的家人能在春天安稳的种地。这要是追究起来,主要还是大将军的问题。这一个冬天,给手下军将洗脑洗的有点狠了……

当然他也不是纯粹的洗脑,主要是给军侯以上的军将开班授课,传授领兵作战之法,洗脑是顺便的。肯定不是大将军手艺生疏,毕竟这事儿他常干,而且讲课的时候,他多次强调人走失地人地皆存的道理。只能说,麾下人民对于粮满仓的幸福日子,向往久矣,故而打仗不惜性命。

过往死去的袍泽,大将军如何厚待家属,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不怕白死。在这个劳苦人民寿数只三十多年的时代,人们并不如何珍惜性命。若他们的死,能换来家人更好的生活,死则死矣。

很洒脱,很决绝,也很让人难过……

大将军铁石心肠,他只是对于青壮人口的损失,感到可惜。

随着战损一起报告过来的,还有战利。缴获了几百匹战马,五千汉民,三千乌桓人。不出大将军所料,并没有多少粮食。

值得一提的是,活捉了一个名叫公孙横的男人,出自玄菟公孙氏,公孙度的那个公孙。

公孙氏不是什么显贵豪族,在辽东很厉害,要不然公孙度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在辽东称王称霸。但公孙氏起家,就是公孙度干起来的,随父亲逃难玄菟,初为玄菟小吏,一路做到了冀州刺史。一州之最高长官,而且在当今这个时候,权力比两千年后的省委一把手可大的太多。发展家族,轻而易举。

不过因为谣言而被罢免,受党锢影响,不再起复。

党锢的威力就在这,官员被处理过之后,就不得出仕,十常侍搞掉了相当多的人,公孙度也是深受党锢之害的。

根据得利有罪的原则,黄巾起义的背后,多有豪族显贵,旧时大员支持。

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黄巾在起义之前,张角就已经纵横各州多年,这个事情,有几分见识就能看出来。但直到张角起事,这事儿才入得朝堂。第一件事,就是解党锢。

且说战场,公孙氏的人出来,一为锻炼,二为献计,三为干王贼,这表明公孙氏对王大将军已经忍耐不住,参与进了针对大将军的军事行动之中。

既然这个前站的无滤城有公孙氏之人,那么阜新一带,必定亦有。生存之战,自当全力以赴,公孙氏出人出粮都是应该的。

不出大将军所料,又是两日过后,收到了广武卫来报。他们在阜新一带,遇到了一万余敌军,双方交战,互有损失。一个冬天过去,广武卫这支正规军,展露出了更强于英武卫的战斗力。顶着倍于自己兵力,在阜新与敌相据。对于一支纯粹的农民军来讲,这是飞跃式的进步。

当然创造这一切的,全赖天武大将军领导有方,战法教的好,士兵练的好,再有相对来说更加丰沛的食物,一个冬天差不多算是补了身体亏空,身板养的好。

至于‘阜新’这个名字,是大将军给起的。主要这里是乌桓地界,没有准确的地名。所以大将军直接拿后来的往上顶,辽东之地的山啊,河啊,有名的叫名,没名的,不好听的,大将军现起……

又一天,昌黎来报,据游骑探得,西方柳城(朝阳)方向,有敌踪迹,似是要行偷家之举,具体兵力没有探明,游骑报告超过五千。

大将军都笑了,毕竟他现实世界老家就是朝阳,来到两千年的此刻,敌军竟然在他的老家发兵过来,要偷他现在辽东的老家。虽然有些绕,但细思一下,感觉很有几分意思。

又一天,出去打游击的廖化也遣了通信兵回来报信,玄菟有两万兵马来攻。

形势到此明了,敌军投入兵力五万。对于辽东之地来讲,由于乌桓内部的不团结,乌桓与汉人的不团结,物资的欠缺,种种原因加持之下,能拉起来五万兵马,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再多也就是多上一万。

辽东有富户,没有同大将军做生意的那般大豪族,主要也是这里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只能说是一方小地主吧,要不然也没有公孙度纵横辽东的机会。豪族拖后腿,那可是相当厉害的。

此一战,是定鼎辽东之地的生死局。打输了,大将军只能做流寇,打赢了,都得死。

不过让敌军没有料到的是,大将军不顾严寒,抢先动手,这破坏了他们的布置。要知道,大将军冬日里散出去的游骑,都没有发现无滤城以及房县等地的调动。现在大将军提前动手,戳破了他们的谋划,只得被动出手,已是叫大将军占了先机。

毕竟行军一星期,打仗俩时辰,敌军但有大规模调动,游骑定然发现。不过到时候的时间差可能要比现在快上两到三天,这已经是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了……

平郭县城,大将军脑子里过着这几天的消息,想着如何布置,突的开口。

“传吾军令,兴武卫驻防徒河,徒河四千民兵编雄武卫,进驻昌黎。绥中民兵集结,以防南面来敌。“

”房县调青壮,补充英武卫战损军士。英武卫分兵三千,北上阜新,联络广武卫,分而击之。”

“令廖化据敌后撤。”

“威武卫分兵三千,与吾北上迎敌,余部谨防东向来敌。若果真来敌,可阻击,若敌甚广,不可力敌,兵退房县据守。”

“严令各部,不可鲁莽,毋使来敌伤吾家人乃为首要。若难挡伤民,当死战。”

来军甚多,大将军一番调动,投入兵力三万多,若是算上民兵,那便是总动员。手下没有大将,战术执行难到位,战役事关生死,大将军只得自当上阵。

如此布置,是为防柳城来敌攻打昌黎之时,暗中分兵奇袭徒河,是以调遣兴武卫北上防守。如此布置,不是顾头不顾腚,而是大将军不认为南向有敌。而且另一方面,绥中民兵他并没有调动。

剩下的布置便没什么值得称道,不求广武、英武二位有多大建树,只要顶住来敌就可以,不让敌军长驱直入,杀到昌黎,那就是胜利。至于威武卫屯驻平郭三千兵马,房县仍旧留守民兵,就是为了防止东方来敌。他们这几个方向,只要守住就可以。

此战的主要战场,还是大将军亲领的三千威武卫,以及廖化的两千五百骁骑营骑兵。只要大将军五千破两万,那么这一战就赢了。对此,大将军信心很足。

若是他不亲自上阵,手下有几个大将,他便不会如此布置。他只带领几千民兵,自守徒河便可。刚打下来的无滤完全可以放弃,直接打玄菟(沈阳)便是,如此一战便将整个辽河平原打下来,也有大将驻守。不像现在,他就算打赢了,也没办法尽占辽河平原。因为现在的将领外放,距离太远,变数太多。

简单的概括,他亲自上阵,更注重防守,他守家,更注重进攻,这源自于王大将军对自己的绝对自信。

随着大将军下达军令,平度县衙之中等候大将军指示的通信兵尽皆领命,出得县衙,便快马四门而走。

死亡的气息笼罩在辽东大地,这一战,所有人都在关注。本应离开的豪族商队管事都不走了,全都留在了绥中,等着看大将军如何应对。

或许汉廷非要等到开春才接受大将军卖官,也有这一战的因素在内。若是王贼没能挺过这个冬天,哪里还有必要卖官啊……

问辽东大地,谁主沉浮?

感谢(发霉星)大哥打赏1500币继续支持。

感谢(宋文慈)大哥打赏100币继续支持。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