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卷一 读书人的良心(1 / 2)

第28章 卷一 读书人的良心

泾阳虽然历史悠久,最远能追溯到夏商时期,但因为地靠长安,所以这么多年也没发展起来。

说得好听点儿,也就剩下一个历史悠久的噱头。

自打贞观改元以来,崔明远上任泾阳县令,到今天,足足五个年头。

倒不是说他没有升迁的机会,相反,朝堂几次想给他升迁,最终都被他拒绝了。

用他的话来说,这几年治下天灾频频,民不聊生,作为当地父母官,他属实没有什么脸面加官进爵。

这倒不是他的托词,而是他真的这般认为。

一大早,还没上衙,崔浩就急急忙忙地找上门来。

“昨日长安就来信了,但我尚有一事不解,还望兄长解惑。”崔明远说道。

昔年,他以出生崔家为荣,哪怕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但只要想到泾阳一地有将近两成的良田,在这几年变成了崔家的良田,他就愁肠百转。

“明远此言差矣!”虽然心里气得要死,但崔浩的脸上,却是笑意盈盈,读书人的涵养,那是相当的到位,“朝堂不宁,天下又怎会安宁?”

朝堂?

崔明远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他也没办法改变这一切。

他是真不愿意插手这档子事,不是说怕事。如果说李承乾在泾阳搞得天怒人怨,你看他怕不怕事,他只是想把有限的精力,都用到泾阳之地罢了。

这些年,两人合作谈不上愉快,但也算得上融洽。

“我辈读书人,自幼习圣人之言,立匡扶社稷、造福黎民之志,缘何今日,兄长却告知,太子殿下不好对付?”崔明远是一点儿不客气地问道,“是小弟愚钝,还是小弟听差了,什么时候,我们竟然要对付太子殿下了?

还是拿他们崔家来说,虽然名声在外的只有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但如果你真以为他们崔家就这两支,那才是大错特错。

读书人干起这种恶心事儿来,真叫一个滴水不漏。

正如他所说,他一个正七品上的蕞尔小官离朝堂还太远。

等崔浩走了后,崔明远摇头叹息了一声:“士族啊……”

听完崔明远近乎质问般的语气,崔浩顿时就愣住了,一时间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士族之所以会如同滚雪球一般的,千年不倒,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着旁人没有的便利。

所以,当他接到长安传来的消息,便怒不可遏。

崔浩闻言,愣了一下,这语气,过于正式了啊,搞得他都端坐了几分,这才说道:“明远请问,愚兄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就他出任泾阳知县的五年,泾阳老百姓手里已经有超过两成的良田都落到了崔家的名下。

每当灾年的时候,崔浩都会带着大量的粮食来帮泾阳度过难关。

“是为兄唐突了。”崔浩挤着笑脸说道,“贤弟一心为国,当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为兄不过是一介布衣,倒是让贤弟看了笑话。”

他两人,一个是崔家在泾阳官面上的代表,一个是崔家在泾阳私产的代表。

不过,崔浩却被他这话气得不行,但脸上还不能露出什么不满之意,读书人的脸面终究还是要顾及的。

一零三.一七二.一八三.七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