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卷二 李恪李泰的震撼
天柱王的死谁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毫无疑问是慕容伏允。
天柱王一死,吐谷浑的内乱便戛然而止。
别以为慕容顺真的能顺利的逃出去,说穿了,那就是李承乾给吐谷浑埋的一颗雷,只要天柱王还在,这颗雷随时都有可能在吐谷浑炸开。
要知道,当初他之所以派楼宁和邱博闻去配合慕容孝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当时带他们回日月山怕引起冲突,其二则是暗中放慕容顺一马。
毕竟换做伊原峰所辖的怨军去,他们估摸着比慕容孝隽追得都得劲儿。
而随着天柱王一死,慕容顺的价值也就不大了。
“微臣这就回去,明日便出发。”拿到了图纸,伊原锡便起身告退了。
而草原上随着契苾何力班师回朝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至于长孙无忌,虽然没捞到出使的差事,但也重回朝堂,于他而言,倒也算不得什么损失。
不管是出于他长兄的身份,还是明王的身份,都没有亲迎的道理。
待伊原锡落座,李承乾说道:“那些劳役可还老实?”
而李承乾自己,则是钻进了工坊,一进去,就是好几天。
而在这期间,长孙冲和赵岩等人也再次回到了日月山。
“啊?”萧钺有些意外,道,“殿下,我行么?”
只要他北上,加上天柱王的配合,吐谷浑内乱是必然的,大唐完全有机会借此彻底拿下吐谷浑。
在慕容伏允厚葬天柱王的时候,赤水源上却是格外的热闹。
但不管是同化还是包容,都需要一个博大的胸怀。当然,这也不是说无休止的包容他们,而是在他们没有违背我大明律条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让他们多一些归属感。
待伊原锡离开后,李承乾又将其他人也喊来了。
“那行,微臣试试。”萧钺当即便说道。
他要在这里和大唐的军队交接使团的护卫之权。
说起来也有意思,李承乾班师回朝都这么久了,他大唐太子的身份居然还没有彻底在赤水源传开。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日月山。
“有啥行不行的?”李承乾笑道,“试试才知道。”
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九,大明王廷终于彻底的掌握了整个赤水源。
交代完了众人,李承乾看向萧钺,道:“怎么样,长孙冲也出仕了,你想干点儿什么?”
“末将伊原峰,奉明王殿下之命,在此恭候贵使。”德阳城外,伊原峰高声说道。
规划了三座兵城后,便将伊原锡找了来。
随着契苾何力大军的加入,但凡有不服,都被他绝对的实力强势镇压了。
伊原锡看了看地图,说道:“品字形?这三座兵城要修多大?”
他有什么不敢?
你没经验,你老子有啊!
“你要记住,他们现在已经不是我们的敌人了,不能再用看待敌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李承乾说道,“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何要反抗么,不也是因为压迫过甚?我们赶走慕容顺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慕容顺。
对于这个,李承乾也不懂,也就这么着。
李恪、李泰两兄弟。
其主要原因还是担心这些家伙穷人乍富之后,对于治下压迫过甚,又将之前对伊原锡说的话,对大家说了一遍。
从这一点儿来说,慕容顺说他妄为大唐太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意倒也简单,以德为名,朝阳而生,名曰德阳。
对于合不合理,管我什么事儿?
我干的就不是合理的事儿!
又商量了一番后,众人散去。
没有了天柱王这个助力,慕容顺折腾不出什么花来了。
当然,每个人都有私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他们才是多数人,一旦压迫过甚,使得他们生了反抗的心思,成为了当初的我们,那慕容顺如今的下场,估计也不会离我们太远。
他如今是工部尚书,所有的劳役都由他管理,要说如今日月山谁手底下人最多,那一定是非他莫属。
这名字,还是萧瑀取的。
所以说,李承乾的有些担忧,是真的多余。
虽然李承乾自封明王,但一直以来却少了那个仪式,从法理上来说,他这个明王颇有草头王的意思。
他也不是什么扭捏的人,你都敢让我试,我还怕了不成?
所谓的德阳城,便是之前日月山外的三座营寨而改名。
他也有些头疼,这千余人的使节团,他也没有接待的经验。
“殿下,要不借着这次机会,殿下正式加冠?”王玄策说道。
至于李承乾,他则是在日月山内城等着。
不多时,众人再次齐聚李承乾的大帐之中。
说实话,他看到这样的施工图纸时,都震惊了。
“有劳伊将军了。”李恪说道。
他也知道,这些兵城对于大明王廷有多重要。
招了招手,萧钺将赤水源的地图给摆在了桌上,李承乾继续说道:“接下来,你们工部的任务就是在这三个地方修建三座兵城,当然,我们称之为兵城,对外可不这么称呼。
李泰却是摇了摇头,说道:“累是不累,就是太过于震撼了一些。”
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谁来统治他们,他们其实并不是太过在意。
“不用太大,中间这一座城能屯三千兵马即可,两边的能屯五千兵马便好。”李承乾说道,“具体的施工图纸本王也给你准备好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当务之急,动作要快,明白么?
多久了,她记不得了,终于在今时今日,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哥哥。
有了萧瑀这个经年老臣的参与,众人都松了口气。
比如在劳作方面,如今人手也够了,不用压迫过甚。
李承乾笑道:“在日月山外,有三个营寨,本王打算以三个营寨为基础,修建一座县城,你出任一县县令吧。”
李承乾却是笑了,道:“我都不怕,你怕个甚?年轻人,一点儿冲劲儿都没有,叫什么年轻人?”
“殿下。”伊原锡一来,便躬身施礼道。
“无妨,他们这是来打探虚实的。”萧瑀随口说道,“就照接待大唐使节的规格,降低一个规格便是。
贞观六年七月十一,大唐的使节团正式进入大明王廷的境内。
萧瑀在一旁,不吱声。
换句话说,除了使团的千余人外,护送使团的一万兵马只能留在这里,暂且扎营。
正当他在工坊和大明国学两头跑的时候,大唐的使节团再次来了。
一连半个月,大明王廷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每个人都很忙,但每个人都很充实。
大唐说是万国来朝,那都是极其夸张了。
商议起了接待使节团的事宜。
其实,这些兵马本应该撤回去才是。
“这样做不好吧?”王玄策说道,“都是使节,规格有所差距,不是待客之道。”
当然,这样做其实也是给之前投降的那些俘虏看。
“哪儿有什么不老实的。”说到这个,伊原锡很是豪气的说道,“他们如今不过阶下之囚,敢不老实,微臣定叫他们生死两难。”
普西偌和伊原锡也早已在这里恭候多时,见到使团,则是笑道:“大唐使团不远千里而来……”
他很清楚,想要大明王廷强大起来,靠的可不单单是他一个人。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慕容婉秋,她虽然跟李承乾回了日月山,但李承乾却是不曾限制过她的自由,任由她在大明王廷的范围内活动。
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李承乾就担心这个,这些家伙几乎都是穷人乍富,一朝翻身当主人,有些时候得意忘形也是难免的。
“大哥吃苦了。”李恪感慨了一句。
而日月山这边,两部尚书带着为数不多的文武官员则是在日月山外城尽头,恭候多时。
王玄策说道:“足足千余人。”
李承乾点了点头:“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