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卷三 李二也没闲着(1 / 2)

第281章 卷三 李二也没闲着

精神的培养其实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那是一种认同,也是一种寄托。

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印记,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

华夏文明数千年之所以依旧屹立在这世间不倒,靠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后世的华夏有句话这么说‘我们不是崛起,而是在复兴’复兴的也正是这种精神。

中华儿女数千年依靠着这种早已镌刻在了我们骨子里的精神,最终战胜了无数的磨难,而这个伟大的民族,哪怕暂且沉寂了片刻,也终将因为那数千年来永不磨灭的精神,再次复兴!

这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必然的趋势。

当然,大明王廷如今萌芽的这种精神还不足以与之相比。

但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已经开始萌芽了。

一来是气氛烘托到位了。

“陛下没交代,这个你自己看着办。”李孝恭摊了摊手。

本来,他是准备昨晚酒宴上,借着酒劲儿犯点儿浑,然后因为殿前失仪被革职,谁知道昨晚酒宴最终整了那么大一动静,他要是敢在那会儿犯浑,就算留下来了,估摸着也得被人恨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儿,就是孩子的可塑性远远要比成年人大得多。

加之最近一年,大明王廷的农业和畜牧业本就荒废了,说破天,本来就是李承乾在想尽办法养活这些子民。

好家伙,李二都不敢这么做,你李承乾怎敢?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又是连翻的高呼。

单单就凭这点儿,他都没理由不这么做。

信息流太大了啊!

李孝恭却是相对无奈,没办法,这消息是李二传来的。

“这……”众人愣住了。

一来是阻力太大。

那些百姓正犹豫之间,有些不知所措,刘三却是笑道:“贵使这是想用大唐的律法来治我大明子民的罪?”

投资教育,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永远都是一笔不会亏的买卖。

凡六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皆可自愿进学。

书本课业,国朝负之!

进学所需,亦有国朝负之!

望大明之少年,他日成才,为我大明王廷,开那、万世流芳!”

无他,昨日的魏叔玉,属实让他们开了眼,所以也特意打听了一下这位大明国学的学正是何方神圣。

至于说这中间有没有试探李孝恭的想法,那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大唐,呵呵,李二确实不敢。

既然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让他这样做,他没道理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如此做,甚至是一举多得。

如今在大明国学,他们陈家也算是一家独大。

不过这对于他来说,其实也不需要李二交代,当李二将这样的信息传递给他的时候,什么交代不交代的反而不重要了。

当李承乾回去之后,今日城墙之下发生的一切,也必将在整个赤水源传播开来。

即便这样,他们离开的时候,那些百姓还都是一脸骄傲的瞅着众人。

“你骂谁呢?”他这话一出来,当即就被那些激动地老百姓给围住了。

而在使馆中的牛进达,这会儿却是有些捶足顿胸,按理说,昨日酒宴上便是他最好的机会,可因为李承乾让他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他们也来了?”牛进达不敢置信道,“他们要作甚?”

“对,这里是大明王廷!”有人叫嚷道。

读到最后的时候,陈升情绪是越来越高亢,声音也是越来越大,听得众人那叫一个热血沸腾!

所以,以前虽然看重,却也有限得很。

你要是这点儿眼力见都没,事事都需要李二一字一句的给你讲清楚,那你也就到头了。

牛进达略微一琢磨,也意识到自己问错话了。

“要不,就以武氏出逃的理由上奏吧。”一旁,李孝恭说道。

对于这事儿,朝堂上都是默许的,正如他们所说,李承乾的身边得有自己人,所以,牛进达这个自己人就这么来了。

他很支持李承乾此举,因为他就是寒门出身。

“好!”

说完,这家伙也就离开了。

这话要怎么说呢?

无数叫好声,瞬间就让城墙之下喧闹了起来。

未来之天下,定当是普天少年之天下。

李承乾的目的是笼络人心,可不是挑起流血冲突。

你是大唐官员怎么了?

这里是大明王廷!

跟着,他们看向城头,见李承乾的确看着这里,当即高呼道:“殿下英明!”

而其父,便是桃源县县令陈定安。

但那时候的众人也习惯了。

对于这些家伙,他是没啥好感的。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在,则国在!

虽,国朝初立,百废待兴,王朝之艰难,皆是有目共睹,可大明之少年,不可废、不能废、不敢废!

大明王廷是什么,在长安的那些人眼中,只取决于利益。

很绕口,但很现实。

他们也想探探大明国学的底。

所以整体而言,朝廷要付出的其实相差不大。

至于说牛进达在等什么机会,其实很简单。

不管是比国土还是国力哪怕是国民,大明王廷都不及大唐的一个州府。

李承乾,这是真在将大明王廷当做一个国家在操持,在发展。

“吾等对陈学正的学识甚是敬仰,若是陈学正有空,不妨一起饮宴一番?”来人语气极其客气。

在城门口,无数人挤在告示之前,指指点点,他们也不知道告示的内容是什么,无他,识字的人真没几个。

所以说,最终他还是错过了这个机会。

出城门之前,先找守城门的将士了解了一下情况,这才走过去说道:“记住,只要你们不触犯大明的律法,哪怕你们走到天边,大明王廷永远都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真要如此的话,不单单是武媚麻烦,就连整个送亲的队伍上上下下都麻烦,搞不好还会死人。

“大明王廷,少年之说。”陈升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大明之少年,乃国朝之希望,未来之基石,故,不可废也。

同理,只要有利于大唐的时候,大明王廷也不再是国。

这事儿隐瞒自然是不可能隐瞒的,但也不会明着上奏。

单单这两点,就卡死了李二。

不过从昨晚以后,李孝恭的心思变了,这李承乾也变了,变得让他有些陌生了。

哪怕今后开疆拓土了,人口也越来越多了。

既能邀买人心,你想想,国朝帮你养孩子,伱是不是要轻松许多?

其次也能按照他的想法来为大明王廷培养他想要的人才。

“走,回去再商议商议。”裴老最终摇头说道。

二来是人口太多了,这般做,耗费太大。

以往,大明国学名不见经传的,可昨夜过后,大明国学总算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同理,当大明王廷抵御外敌的时候,你们也将是大明王廷最坚实的后盾。”

至于说开疆拓土,这点儿功绩在李孝恭面前,还真不够看,难道说他李孝恭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少了?

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没有感情,父子也不行!

“哎,就算现在留下来,大明王廷也没我的位置。”牛进达摇头苦笑道。

最终,获悉了消息后,他也是第一时间将消息传给了李孝恭。

说白了,李承乾是占据了最合适的时机。

哪怕只是一句言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