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卷四 帝王之心,李渊出手!
说来有意思的是,大唐对高句丽出兵的消息之所以这么快就传了出去,背后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李二。
他摆明了就是想给慕容伏允制造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会是那样一副模样的原因。
因为他也清楚,传出这消息的人,绝对是李二。
李二是真的不当人父!
对于李二来说,他最近压力也很大,自己儿子都开始建功立业了,作为老子的他,在过去的一年多居然什么建树都没,这是最让他难以接受的。
当然,说是什么建树都没,那也要看跟谁比,反正跟李承乾比,他确实觉得自己有些虚度光阴了。
所以,这一次,他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打下高句丽,弥补金瓯无缺的遗憾。
只是因为隋炀帝的前车之鉴,所以李二也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说着,李渊也闭上了眼睛。
大安宫,李渊这会儿正跟武士彟在下棋。
虽然他不太懂这里面的门门道道,但从表面上来看,李二这是要给慕容伏允机会啊。
李二也不恼,毕竟关心则乱嘛,当下笑着解释道:“说了你也不懂,就慕容伏允那老匹夫,还以为高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巩固太子之位,那只是他们那些庸才的想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高明啊,一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拿下吐谷浑,这样,他才能彻底的在那片土地上立足。
他等待的时机可就在那边,真要出了什么事儿,他之前做的一切可就白瞎了。
后宫的事,李二都插不上手。
李二笑道:“想不到吧?河州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换做以往,真要把谁的封地放在河州,这些家伙还不得吵翻天,结果现在呢,他们自己主动就朝着那边跑了去。
李渊笑了笑,道:“倒也没有你想得那么遭,而且你也过于小看了朕的长孙,真正想打吐谷浑主意的,还就是朕的那个长孙。
虽然长孙从来没有插手过朝政,但在后宫,长孙还是很有威势的。
……
只是这样做,对李承乾而言,就略显残酷了一些。
“据微臣所知,裴默等人已经在大明入仕,是不是殿下已经察觉到了什么,想将我们绑在一条船上?可若是陛下已经有心放弃太子,我们要不要……”
再说了,慕容孝隽既然把这事儿拿出来让大家商议,也就意味着他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在众人嚷嚷了一番后,立马有人站出来躬身施礼,道:“王爷,反了吧!再这么下去,我们浇河郡早晚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估摸着等他们集结完大军南下之时,我们就成了他们首当其冲的拦路虎了,到时候,到底是南下对付大明还是南下对付我们,那可就不好说了啊。”
李元景一看到信里面的内容,当即也是大吃一惊,但他知道,有了这些信,他此行成功的把握就要更大一些。
听完众人的话语,慕容孝隽却是笑道:“反是不能反的。”
长孙笑了笑,道:“高明这孩子,打小就聪慧,自然不是谁都可以比拟的。”
“你想好了?”李渊又问道,“此番西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当初高明能成事,一是因为其身份,二是因为其能力,你有什么?”
一想到未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就止不住的一阵激动。
这样优秀的儿子,你有什么不高兴的?”
他其实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
下完了这盘棋,武士彟便起身告辞。
他其实看不太明白,或者说,他也有些担心。
真正让大明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可不单单是高明的太子身份。”
而且,你以为就我对高明有信心么?
他那阿祖,也对这家伙信心十足,就在刚刚,元景就来找朕,说是要把封地换到河州,你以为是为了什么?
如果没有父皇的指点,谁信啊?”
而在浇河郡,慕容孝隽回到了高昌王府后,当下就召集了自己的部将,先是将当下的情况跟众人讲解了一番后,就闭口不言了。
毕竟,谁都知道高句丽稍有不慎就是个烂泥塘……
但他还是想试试,或者说,他还是有些不甘。
李渊手里捻着一枚棋子,笑道:“和你想的意思差不多一样。”
“元景要把封地换到河州?”这话让长孙顿时就愣住了,她是真不知道。
李渊摇了摇头:“这朕就不知道了,但朕知道,高明早就在打吐谷浑的主意了,最近浇河郡发生的那些事不出意外的话,都出自高明的手笔。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慕容伏允。
“回阿耶,就在刚刚,皇兄答应将儿臣的封地更换到了河州。”李元景笑道。
待他说完,李渊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上拿出了一本书,书里面夹着几封没写完的信,然后又坐了回去,将信写完。
“那他可得好好感谢感谢陛下!”长孙也是一脸不悦地说道,只是这话吧,听起来可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朕还准备等以后再教他,没想到这小子自己居然悟出来了。
赵王李元景求见。
纵使被你皇兄圈禁一生,总好过于客死他乡。”
此番二郎不过是给了高明一个机会,虽然看上去危险重重,但机会却也明显,若是此次,高明能化险为夷,那他的太子之位,只会愈发的巩固。”
听李二说这是帝王之心,长孙倒是松了口气,她就怕这是李二容不下李承乾了,所以最近一直闷闷不乐的。
虽然李渊身居大安宫,但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儿臣谢过父皇。”李元景躬身施礼后,这才告退。
但他们其实也不懂,这是帝王之心。
有些事,只取决于他做不做罢了。
“行了,真没你想得那么严重。”李二下了朝便来寻长孙,这家伙也是个脸皮厚的,见长孙故意背过身去,就硬凑了上去,“你啊,还是把高明想得太简单了,你信不信,就这会儿,高明指不定怎么感谢朕呢。”
能理解李二心思的,整个大唐可能只有同样为帝的李渊。
若是如此的话,她确实没啥好担心的。
再说了,仅凭他舍得把一个十来岁的闺女嫁出去的行径,也看得出来这家伙心有多狠。
听到是他来了,李渊便让人将其带到了自己书房,自己也起身回到了书房。
只能说,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真没那么多的儿女情长。
是以,李二也在试探,一则是试探周边各国的反应,二则是试探国内的态度,三则是试探高句丽的实力。
李渊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然后问道:“伱皇兄同意你更换封地了?”
这段时间,可把他们憋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