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卷五 那一声巨响,响天彻底!(1 / 2)

第502章 卷五 那一声巨响,响天彻底!

听到房玄龄的话,温彦博和孔颖达都有些无所适从。

他们知道,房玄龄说得对,但那又如何呢?

抉择啊,没那么容易做的。

“真到这一步了么?”温彦博有些无奈地问道。

房玄龄点了点头,也是一脸纠结地说道:“陛下改革的决心你们也看到了,真到这一步了!”

现在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很简单,要么支持李二的改革,要么和李二站在对立面,根本就没第三条路可以走。

而且,又有大明在外刺激,也能更加顺利的推动改革,可老夫就是担心,担心步子走太大,触及到的人太多,会引起一些人的反弹。”

“老温,等等老夫,等等老夫。”房府门外,孔颖达快步跟上温彦博,问道,“真就这样了?”

那样的话,老夫为你们向陛下争取更好的待遇都要理直气壮一些!

现在,少跟本官说什么时间太短,这些都是借口!”

换句话说,别看之前反对他最凶的是戴冑,可如果一旦把他和戴冑身份互换,那结果立马又不一样,保证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他段纶了。

成果嘛,是显著的。

但有一次,见我们将作监一年岁不大的工匠,三两下就鼓捣好了。

他总有一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

“段尚书,这时间太短了,很难见成效的。”有工部的官员说道。

这么一说,众人立马就懂了。

“没想到,不过一次交流,就有如此收益?”李二是真的满意,他甚至都想再搞几次这种交流大会。

这其实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两监一部那是三个完全不同的部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制衡,你这么一搞,不是打破这种制衡么?

李二能放心?

“这事儿,问陛下啊。”阎立德说道,“至于你说的什么不传之秘,狗屁不通!我阎家的技术就没这个讲究。”

“配合?”段纶问道,“怎么配合?”

“尚书,如果真能让两监一部的工匠相互交流一下,那的确能在短时间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众人又不是傻子,只是一听就知道,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机会。

我们两监一部都有一批比较优秀的匠人,为什么不把大家拿手的技术都拿出来交流一下?

也许这样一交流,很多以前难了我们许久的技术就能迎刃而解呢?”

阎立德的想法很简单,大家技术共享。

只是想做出来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容易。

工部。

那些官员谁敢说段纶的不是啊,当即就小声道:“大将作,你可别问了。”

阎家可是工学世家,只不过因为祖上身份高贵,所以才比一般的工匠要舒服多了,但说到底,他阎立德的爹,那也是一个工匠。

哪怕他此番如此坚持,其实也并非是说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

段纶很少在工部发这么大的脾气,一时间,整个公廨里也是鸦雀无声。

“好家伙,老段,你咋这么大的气性?”就在这时,阎立德推门走了进来。

“哎。”温彦博叹了口气,“你说的老夫都懂,也都明白。但如今,大唐真的经得住一次巨大的改革吗?

如果出现什么差池?谁为这天下黎民负责?”

段纶却是把手一摆,道:“别给老夫说这些,当初待遇不好的时候,抱怨的是你们,现在待遇好了,咋的,又开始嫌时间不够?

说完,他就让人将东西抬走,他要面见李二报喜。

说到这里,温彦博摇了摇头,道,“其实我们也应该支持陛下,毕竟凭心而论,此番改革于我大唐而言,确实不是坏事。

“其实也没什么事儿。”阎立德说道,“是这样的,我是这样想的,这会儿工业改革已经成了定局,那么索性我们两监一部配合一下。”

说到底,温彦博也不是坏人,当然,准确的来说,坐到他们这份儿上的官员也没几个坏人。

“不够,还是不够。”工部公廨之中,段纶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此番对工业的改革如此之支持,若是我等就这点儿能耐的话,那真是愧对陛下。”

“那伱能怎样?如今,大唐的改革已经不再是停留在讨论阶段。而是实实在在已经开始了。换句话说,木已成舟,我们这些为人臣子的,也只能做好一个臣子应该做的本分。”

“你还没懂?”温彦博说道,“他已经有决定了,当然,也不能怪他,作为当朝宰辅,他必须和陛下有一个统一的口径。

“成了,终于成了!”到了第二天,段纶刚到工部就听到有人咋咋呼呼,一脸激动地嚷嚷着。

他在意的不是一个收割机,而是大唐的工艺的的确确是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在变化,这才是令大唐骄傲的东西。

段纶捋了捋胡须,半晌才说道:“少府监怎么说?”

这也是为什么他如此激动的原因。

“怕啥。”阎立德大大咧咧地说道,“老段这性子,你们还不知道么?也就是吼得凶罢了。”

换句话说,在这节骨眼儿上,他只能支持陛下。”

“这事儿整得……”温彦博说完,摇了摇头,有些烦躁地说道,“走了走了。”

再说下去就没意思了不是?

看到阎立德,段纶依然是没有一副好脸色,说道:“你来作甚?”

还别说,李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手舞足蹈的。

有些时候老天爷不给脸,碰到连连阴雨的时候收割庄稼,老百姓也只能顶着阴雨玩命的收割。

段纶也没闲着,或者说他是真不敢闲着。

房玄龄却是没太多的感受,摇了摇头,道:“别忘了,我们是陛下的臣子。为陛下分忧,本就是我们身为臣子的本分。”

“是的尚书。”一旁也有人笑道,“这收割机他家的确是研究了好多年,这一点儿我们都可以作证。”

这就是贞观初年这些官员的操守。

虽然大唐的工艺现在还略逊于大明王廷,但大唐的家底那真不是一个刚刚立国不久的弹丸小国可以比拟的。

“行了,你也别唉声叹气的。”温彦博说道,“如今这个局势你难道还看不明白吗?

其实,各家工匠家里谁家还没有点儿压箱底的东西?

跟着声音,段纶就摸到了一个工匠做事的作坊里,问道:“什么成了?”

……

“敝帚自珍的陋习,早就该废除了。”阎立德见状笑道,“你是不知道,我之前有一个小小的技术难题,愣是难了我好几年,确实不会……

“这样,你们去问问那些工匠的想法。”段纶也不是个磨叽的人,当即就说道,“老阎,我们现在就去求见陛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城不欺我。”看着这热闹的一幕,段纶相当满意的点了点头。

“段尚书,我的改良成功了!”那工匠还是一脸激动地喊道,“尚书你看,有了此物,未来我们收割庄稼的时候,至少比以往要快上三成不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