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卷五 大戏开始。(1 / 2)

第537章 卷五 大戏开始。

贞观八年,三月二十八,桃源县。

李承乾当初滞留大唐的最后一站,哪怕是如今,在桃源城外李承乾都还有一个庄子。

自从李承乾第一次踏足桃源城后,整个桃源也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飞速发展。

可以说,哪怕是整个大唐,桃源都是第一个吃到李承乾红利的地方。

不管是当初的长明酒楼,还是后来周而复始往来的客商,都给这个小小的县城聚集了大量的人气。

如今的桃源城,说是整个洮河郡最富庶的城邦也不为过。

他们这些人,的确是为大唐而自豪,而骄傲。

“嗯,这商号的门脸倒是做得不错。”长孙无忌笑道,“足够大气,也只有如此,才配得上我泱泱大唐!”

而且,就他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谈什么和李承乾为敌,那叫螳臂当车好么……

当然,也就是这么说罢了,倒也没见这小家伙欺负过那些仆役,不过对上魏叔玉,长乐可就不客气了。

是的,此番,李承乾把长乐也带来了,这家伙也好久没放风了,左右此番无事,便也带出来一起走走。

就这一点儿,很多官员就比不了!

虽然桃源城如今是个香饽饽了,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但他陈定安的确没有从中牟利过哪怕一文钱!

这叫磨练好吧!

站在他们的立场来说,这都是为了李承乾好。

他对大明官场上的人,还是很熟悉的,虽然没见过,但大明朝堂上的所有人,他不敢说了如指掌,但绝对都了解过。

“目前在榷场处理事物的是大明户部尚书李勤俭。”那壮班衙役说道。

说到这里,他倒是颇有几分落寞。

没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而且,他们这些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太子又如何?

“小的见过郡守……县尊。”就在这时,又有一壮班衙役跑了过来说道,“大明的人到了,如今正在榷场那边等着。”

“那他们既然能处理好,我们为什么还要来啊?”魏叔玉有些不解,“我看殿下的行程都排到旬日之后了……”

李承乾笑道:“自然是能的。”

在大明王廷,他倒是不怎么害怕李承乾,反而有些怕长乐。

要知道,这可是他陈家千百年来,最好的机会了。

至于其他人嘛,倒是没怎么开口,一个个都是颇为无奈。

“哎……”走在街上,看着一大清早的,街上的酒楼茶肆就坐满了人,陈定安是更加的烦躁。

“那是自然。”许敬宗说道,“我泱泱大唐,不管做什么,都大气。”

说来,长孙无忌也是故意的,洮河商号就在长明酒楼对面,这和李承乾打擂台的举动,已经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

褚遂良也在一旁点头赞同。

没办法,身份相当的同龄人只有这一个,欺负别人那叫仗势欺人,但欺负魏叔玉,她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

我桃源城不过是沾了明王殿下的光罢了。”

他们这些人,叫习惯了榷场,一时半会儿倒是改不过来。

不过听到是这家伙,长孙无忌还是有些不悦,虽然李勤俭如今也是大明的户部尚书了,但对长孙无忌而言,终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家伙,尤其是这家伙几年前还不过是一个魄罗商贾。

就从这一点儿来说,他还是很满意的。

“县尊早啊。”

而他这句话一出口,孙刺史等人更是头大。

之所以这事儿做得如此大鸣大放,一来是以他的身份不好做得太过,二来嘛,这事儿本来也瞒不住,毕竟如此大的动静,怎么可能做到密不透风?

老仆闻言,当即说道:“可若是没有郎君,哪儿有如今的桃源城?

他担心的,是长孙无忌。

陈定安笑了笑,道:“过誉了,其实你我都清楚,真正使得桃源城走到的今天这个地步的,其实是明王殿下。

当然,许敬宗、褚遂良等人,那也是相当自信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陈定安就没动过那个心思,还别说,曾经他还真动过。

同样是西北之地,为何桃源县就能做到如此?

这个问题,你们要深思。”

不过一想到自己儿子的前程,他就把这个心思给绝了。

……

他也是跟着陈氏父子多年的老人了,这话说得倒也中肯。

“那就出发吧。”长孙无忌说道,“既然事关两国邦交,自然以此为重,洮河商号晚些开业也不急。”

他此番其实是想再看看这桃源城,再过一把县老爷的瘾。

的确,站在桃源这个地理位置,沾着大明的光,在很多人看来,哪怕是拴条狗在这里,也不会比陈定安做得更差。

毕竟李承乾的亲兵都出现了,搞不好李承乾真的会来。

准确的来说,自从他听闻长孙无忌要在桃源和李承乾打擂台开始,他这脑瓜皮疼的毛病就算是落下了病根。

长孙无忌这话看似在称赞他,但深谙官场之道的他岂不知这是在给他拉仇恨。

老夫一介胥吏出生的微末小官,哪还配得上如今的桃源城啊?”

当然,如今的桃源城自然也不是数年前那般破败。

魏叔玉闻言,顿时就把脑袋缩了回去。

但在桃源城这么久,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呢?

可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他还是决定告老还乡。

“县尊要不一起吃点儿?”

“你们倒是比本官还要早些。”陈定安笑着摆了摆手,便继续在城里走着。

他以前听大明那边的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他觉得这话说的就是自己。

长孙无忌倒也没有多言,不过是微微点了点头,道:“走,进城去看看。”

众人闻言,倒是反应不一,总的来说,就一句话,有人欢喜有人愁。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大唐既然以泱泱大唐自诩,做事儿就得大鸣大放,这才对得起一个大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