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赢魔
亚努什凯维奇脱离一线太久,天天在总参学院研究军事理论,不能和实际相结合,终究都是纸上谈兵。
俄罗斯的历史还是太短,没有出现类似纸上谈兵之类的经验,供后人借鉴。
军队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有些规定即便再奇葩,既然已经形成规定,就一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亚努什凯维奇只想安抚士兵的情绪,忽略了军规的重要性。
时下不仅俄罗斯,所有参战国家的士兵,只要敢逃跑,一定会被处以死刑,即便号称最民主的法国也不例外。
俄军废除死刑后,逃兵肯定会大规模出现,到时候怎么办?
亚努什凯维奇似乎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不过这也不能怪亚努什凯维奇,因为到时候,逃兵的问题可能就不需要亚努什凯维奇负责了。
反正无论如何,巴尔干战区是不可能废除死刑的。
路易·巴尔都说话算话,合同签字后,以最快的速度给乔治送来十吨黄金,参考时下的法郎含金量,大概价值2.5亿法郎。
这么看的话,法国人还是很有钱的。
乔治现在的思维方式越来越俄罗斯——越来越白人,“拿人手短”这种思想,乔治早就抛到九霄云外。
白人可没有拿钱办事这种规则,所谓“契约精神”是白人用来约束其他国家的,对自己是另一个标准。
路易·巴尔都的成果是,成功将巴尔干战区进攻的时间,从6月份提前到5月份。
5月1号是5月,31号也是。
乔治没有提前哪怕一分钟。
5月26号,布鲁西诺夫率领的第11集团军,和瓦西里、安德烈率领的第12、13集团军,以及杨科夫率领的第14集团军,同时向萨格勒布、布达佩斯,以及安卡拉进行地面攻击前的火炮打击。
这个时间比乔治向圣彼得堡通报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划重点,接下来还有故事。
连续4天的炮击后,5月31号,乔治正式投入地面部队。
布鲁西诺夫最实在,31号上午8点,部队吃过早饭后,出动地面部队向萨格勒布进攻。
杨科夫也不错,下午3点更符合夏令时,毕竟官兵们也要睡个午觉。
瓦西里最过分,居然拖到晚上11点才下达命令。
命令下达到攻击部队出发需要准备时间。
于是第12集团军先头部队出发的时间,恰好是晚上11点59分。
乔治在给法国人的例行通报中,还是照顾了法国人的感情的,没有刻意强调苏沃洛夫公爵的恶行。
苏沃洛夫公爵虽然最晚出发,却最早结束战斗。
长达大半年的围城中,布达佩斯人的神经早已崩溃。
马肯森和查理四世,以及匈牙利王国的高级官员,早就于去年冬季乘坐飞机逃离布达佩斯,被包围在布达佩斯的德奥联军,以及平民共计二十万余人。
城内的弹药的粮食早已耗尽,为了御寒,门窗和木质家具被烧掉取暖,连老鼠都被吃光,俄军要是再不发动攻击,布达佩斯就要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了。
包围布达佩斯的第13集团军,大部分都来自远东及西伯利亚,他们对于对抗寒冬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冰冷潮湿的战壕里,士兵们用冰块堆成雪屋抵御寒风。
巴尔干军区位战士们配发的羊皮袄和睡袋,将毛毯铺在地面上,人钻进睡袋里,再把羊皮袄盖身上,零下20度都不用担心。
经过一个冬天的修养,第13集团军的官兵们都养的白白胖胖。
布达佩斯却如同地狱。
第13集团军的前锋是贝加尔第4师,为加强第4师的攻坚能力,安德烈特意为第4师配备了40辆装甲战车。
长达近一个星期的炮击,将布达佩斯守军的阵地彻底摧毁,宽达15米的反装甲战壕几乎被填平。
铁丝网已经消失,只剩下孤零零的木桩在燃烧。
进攻的士兵跟在装甲战车后面,沿着装甲战车的车辙走,谨防触雷。
德奥联军的碉堡是重点攻击对象,炮兵打击之后,又经过轰炸机的精确轰炸,几乎全部被摧毁。
战车从一个碉堡的废墟前经过,几个奥匈士兵的尸体,摆在碉堡前的空地上,两名枯瘦如柴的奥军士兵还正在搬运,看到装甲战车过来,既没有逃走,也没有停止动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看到奥匈士兵的一瞬间,霍林斯基下意识端起手中的枪。
两名奥军士兵身上没有携带武器。
他们看着黑洞洞的枪口有点发愣。
头发花白,看上去足有60岁的士兵蹒跚到道旁,在路边跪下,面向布达佩斯,双手抱头放在脑后,口中念念有词,多半是在祷告。
另一名士兵满脸青涩,头发枯黄,他被吓得浑身发抖,眼泪不停往下流,却不敢哭出声音,口中用俄语不停地哀求:“求求你们,不要杀我——”
就像很多俄罗斯人都会几句匈牙利语或者奥地利语一样,很多匈牙利人也会说几句俄语,类似“放下武器”、“跪下别动”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