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大梁这两年全部的收成都给这两个亏本买卖给搭进去了,只赚得骂声一片!
当然,亏钱只是对大梁朝和大梁朝的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对于王猛和他手下的修渠派和洋务派来说,那是赚得盆满钵满。
进口设备陈长生给的回扣,征调民夫修渠的工程款也被贪污截留了大部分。
大人,这大渠再修个三年五载的,咱们可就几辈子都不用愁了。到时候咱带着钱移民大凉朝......嘿嘿嘿。
呸,不许胡言!我们修渠是为了大梁的国计民生,是为了保证大梁的粮食安全,是为了和国际接轨,这么多好处,怎么被你一说就变了味儿呢?
是,大人,小的吃错了。修渠,是为了大梁中兴,咱们如此辛苦,乃是忠君爱国!
嗯,这话我爱听。
王猛摇着羽扇微微一笑。
大梁所面临的内外交困的情况他不是不知道。而是没在意。对他而言,干这么大的工程没点反对意见是不正常的。老百姓闹事儿弹压下去就行了,国内那么多军队不就是维稳的吗?只要皇帝不反对,那就可
以干!
诶,老夫干完这个工程,也算是功成名就,对得起这辈子的努力了!
......
大梁国的国情,陈长生随时掌握着呢。
他派去大梁的大量援外和民间交流人员把大梁国内各个方位和层次的情况源源不断的带回大凉国。经过情报官员的整理汇总后,会不定期的送到他手里。
“陛下,现在是解决大梁北方各州的时间了。”大凉丞相王之涣找陈长生说。
王之涣是个穷秀才出身,深刻体会过底层老百姓的不易。早在陈长生当西凉王的时候,王之涣就被陈长生为民请命,为天下人谋福的做法所折服,从而成为陈长生忠实的粉丝和民生主义的践行者。
陈长生建立大凉帝国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而是将统治区内的民生搞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感爆棚。
王之涣作为陈长生的副手,也是有深深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他相信陈长生是东方的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在他看来,大凉和大梁本来是同种同宗,根本就不应该两家分着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又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谁有能力,谁就治理呗。再说王之涣本来就是大梁南方人。所以他看不得大梁百姓的苦。
大凉帝国在大梁北方布置有刘伯当的陇西军三四万人。
刘伯当自从归化大凉之后,一直被陈长生安排在朔方一带镇守。刘伯当也是个将门世家,又经历过多场
大规模的征战,对带兵打仗很在行。
现在他手下的陇西军实力已经不逊色于大凉帝国的任何一支王牌部队。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伯当因为寸功未建,所以也着急在陈长生那里表现!只要陈长生一声令下,他立即就会率领手下精兵强将杀向大梁。
“呵呵,之涣啊,我理解你解救大梁百姓于水火之心。但我看来,时候还不到!”陈长生呵呵一笑,拍着王之涣的肩膀说。
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陈长生太知道“上兵伐谋”的道理了。
大梁朝野虽然一片混乱,但还没有烂到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出兵去打大梁,会让本来一盘散沙的大梁重新凝聚团结起来。虽然战胜大梁并不是问题,但付出的代价将会很大,而且之后占领区的重建也需要大量的金钱。
这对陈长生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他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大梁爆发内战,打得一塌糊涂,这个时候他再出手,那才是最理想的。而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高,特别是陈长生还派了那么多搞群众运动和游击战的专家过去。
让陈长生不想这个时候对大梁用兵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凉帝国的西部边疆地区,产生了战争的苗头。
大凉虽然强盛,但陈长生还是把国计民生放在第一位上,现在聂胜已经和渤海国赵康以及大同总兵王元庆在打拉锯战,一旦西部边境发生战事,大
凉帝国就要面临两线作战的态势,这个时候如果再扩大对大梁的用兵规模,是不理智的。
大凉帝国的疆域实在太大,而西部诸国始终不安心被威慑管束,这才是帝国真正的忧患啊!
望着地图,陈长生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