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上策伐心(1 / 2)

宋曦之所以想起要现在要将杨林的地盘收复回来,也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原因的。

在经济上,当时杨林叛乱的时候,他在益州正全力开展基础建设,发展农田水利生产。宋曦来之前,益州还是蛮荒之地,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一个四川,就分为好几个部分,什么西川,东川,南川,北川,各地之间相互沟通极为困难。而且各地民族众多,很多只听说过皇帝,但皇帝远在天边。对中央并没用什么概念。也没用什么向心力。

所以,要想展开大兵团作战,无论兵力展开,还是后勤供给,跟本跟不上去。

在这种情况下,杨林才可以占山为王。如果你让他在大梁中心统治区搞山大王那一套,恐怕第一天竖起大旗,第二天人头就落地了。

知道这个前提,就理解了宋曦为什么对杨林搞绥靖政策,以安抚为主。

可是现在经过宋曦和手下一众人等的努力,都江堰等水利工程都建成了。成都平原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道路修建也连接了各地藩镇,粮食产量翻倍增长,也吸引了很多外地为了躲避战乱的人口。短短三年时间,益州已经大变样,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都改天换地。益州对大梁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有了粮钱,有了人口,就有能力建立更大规模的军队。

高光手下的民团数目也发展到了十万人马。

加之亓无忌也意识到了益州的重要性,另外,他知道宋曦是他最靠得住的人,从他那个层面,也加强了对益州的政策倾斜,大量新造的火铳和大炮调运到益州,宋曦把这些装备都配备到高光的民团手里。在川南一线防御杨林的民团军队装备更加强了。

常年打仗,也锻炼出了这支川军部队的战斗力。高光的指挥和协调能力也不差。所以,宋曦已经不担心自己打不过杨林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凉幽州军从海路攻击番禺,让宋曦意识到了危险。

虽然两广地区并不归他管,但宋曦这个人可不是自扫门前雪的人,他是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整体意识的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大梁朝的脊梁。

南海郡守军虽然击败了吴广的幽州军,但幽州军并没用离开,而是在香港建立起基地。

以宋曦对陈长生和大凉军的了解,大凉绝不会轻易放弃南侵,番禺的胜利只是局部的胜利,大凉军很可能避重就轻,另寻蹊径,寻机袭扰大梁南部郡县。

两广地区本来就是大梁统治的薄弱之地。蛮夷聚居的地区。很多地方,朝廷只设置了统治机构,但真正能控制的地区很少,力量很薄弱。

宋曦不能指望所有郡县都像番禺那样有战斗力。

一旦被大凉军在其他方向撕开一个口子,那大梁就会在南北两个方向腹背受敌。夹击之下,大梁朝能挺到多久还不一定。

特别是杨林部的存在,让宋曦如鲠在喉,寝食难安。

杨林虽然名义上是大梁的官,但宋曦最清楚杨林是什么样的人。他可是陈长生的小舅子,大凉帝国的国舅爷啊。因为益州和大凉隔着几千里,所以杨林再怎么想回去,也够不上。陆路走不通,海路也不行,毕竟,那时候大梁还没有一艘能跨越重洋的舰船,能让杨林从海路回大凉去。所以宋曦当时并不着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