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其实也很简单。
这个世界的武学神通体系分两种。
一种,叫做武功。
而另一种,叫做神通。
所谓的武功和李臻后世理解的一样,就是强身健体,磨练技艺的招式。
而神通则只有到达了出尘境界的人,才能用。
李臻这种莫名其妙出尘的不说,枳鸾那种天生的修炼者也不提。
就单说一个正常人需要走的过程是:先学会武功,以武功调动自身血气,磨练肉体,锤炼技巧,行功运气,积攒内力。
内力不是炁。
而是炁的弱化版。
是以自身血气催发而成。
而这种人,在一些小说里可能就是什么绝世高手了。但在这个世界,却只是不入流的存在。
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这天地之间所存在的炁。
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自身血气无论怎么催发,也只有那么多。可这天地的炁,是无限的。所谓的修炼者,何为“出尘”、“自在”、“悟道”、“超脱”?最本质的一个要求,便是利用天地之炁在战斗,而不是纯粹的依靠自身的内力。
武功再高,内力在深厚,终究是有穷尽时。
所以,用天地之炁来战斗,才是上乘。
这也是武夫与修炼者的区别。
武夫只是凡夫俗子,而当一个人堪破生死关,纳天地之炁入体后,在这个世界来讲,就已经不是凡人了。
这就是所谓的出尘。
而出尘对于修炼者而言,也只是最低境界。
在这个期间,修炼之人还没有完全脱离人体自身的束缚,所运用的方式也依旧是纳天地之炁入体,如同修建了一座水库,一点点的积攒这些炁。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没完全超脱于凡人。
而这也是目前修炼者所停留最多人的境界。
出尘,便是如此。
这个时期的修炼者能用的神通还非常浅显,粗糙。武学大家面对出尘之人,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因为后者还没有完全脱离凡尘的桎梏。
而第二境“自在”便不同了。
天地之炁,自在如我。
这个时期的修炼者不在拘泥于笨拙的纳天地之炁于自身,而是沟通天地,化天地之炁如真我。
一念天地动。
逍遥自在,随我驱使。
至此,这方天地再无束缚。
而当听到商年的这个形容时,李臻不知道怎么的,就想到了狐裘大人……
那种天地寒冷之炁瞬间化作火焰,燃尽积雪却没伤害草木分毫的手段……不就像是“自在境”的描述么?
而商年对自在境的描述也就这么多。
甚至怎么达到自在境他也不知。
至于接下来的“悟道”、“超脱”是什么,他也不知道。
他现在还是个矜矜业业打熬身体,打算在28岁冲击出尘的雷虎门外门弟子呢。
等什么时候出尘了,什么时候才能进内门。
30岁,是一道坎。
30岁之前如果没成为修炼者,那么这辈子基本是没什么希望了。
俗话说三十而立,一般这个节骨眼也被认为是最适合冲击生死关的时候。因为思想已经成熟,能够很客观的面对那“生死间”的大恐怖。
而若冲关成功,一步踏入出尘,从此便彻底告别了凡俗武夫之路了。
进入内门后,待遇什么的都会高很多。
而正思付期间,等李臻回过神来时,那群人已经各个翻身上马,分作两队,一队在前,一队往队伍的末尾赶来。
读书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大隋说书人更新,072.墨云踏雪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