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之战中,神圣罗马帝国一方的援军集结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毕竟这是来自于多个势力的援军,如果不事先做好协调的话根本就无法投入战场。
好在因为这些位于奥斯曼军队附近的援军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所以对方停止了对维也纳的攻击,让维也纳城内的守军有了喘息的机会。
虽然在这段准备时间中,奥斯曼人依仗着己方人多优势发动了多次攻击,不但一次准备了十个爆破点,甚至把最精锐的新军部队也派到了前线,试图在援军抵达前攻陷维也纳。
但这些所有的计划都失败了,因为援军的到来而士气大振的守卫者们成功的将奥斯曼人所有的进攻全部都打了回去。
可能因为手中军队的人数比援军和守军加起来还要多的缘故,所以奥斯曼的指挥官在最终决战前做出一个致命的决定:
将部队分为两部分,让包括新军在内的精锐部队去攻城,而将骑兵混合新赶来的预备队撤回营地进行防守。
不过这种两边都想占便宜的做法导致了两边都无法顾及,城市的守军因为感觉到了火炮密度的下降而士气大振,而防守则因为人数不够显得捉襟见肘。
这种情况下,奥斯曼帝国军只能维持一条漫长但纵深极浅的防线,且考虑到城市的西边和南边有着崎岖的地形,奥斯曼人未修筑任何工事,连基本的反骑兵木栅栏都懒得安放。
结果在9月11日的夜间,索别斯基带着波兰军队抵达了位于城市南部的卡伦山山脊线,并和位于北方的德意志联军同时做好准备。
第二天一早,德意志军队首先发起了进攻,奥斯曼人认为援军会在密布的防御工事中逐渐被削弱,但是没有想到萨克森炮兵居然勇猛的拖着大炮抵近射击。
这些近距离的炮火彻底打崩了几个支撑点的奥斯曼帝国守军,并迫使帝国的指挥官大维齐率领身边的近卫军团投入战斗维持战线。结果一直到早上11点战线还一直僵持在那里。
虽然德意志军队逐渐拔掉了一个个奥斯曼人的据点,但距离维也纳城区看上去还是有着漫长的距离。
但因为德意志人的奋战,奥斯曼的机动部队全部被调动到了北方并被死死地拖住,所以下午1点当波兰军队越过山脊发动进攻的时候正好打在了奥斯曼军队薄弱的连接点上。
这种突然的进攻彻底打乱了奥斯曼人的行动,所以在下午4点的时候波兰人已经突破了几层防御阵线并来到了奥斯曼人大营的边上。
也就在这个时候,索别斯基国王派出了一个连队的翼骑兵作为敢死队单独出击去试探奥斯曼人大营的虚实,为之后的进攻做出准备。
虽然明知很可能一去不返,但这些精锐骑士义无反顾,冒着弹雨,向土耳其大营发动了一次决死突击。
他们以传统的长矛为主要武器,在接近土耳其人一瞬间,才将长矛放低,然后奋力刺入敌人的胸膛或小腹,巨大的冲击力有时候能一次刺穿两名敌兵,让奥斯曼人肝胆俱裂。
虽然这些翼骑兵们异常的勇猛,但由于双方之间的力量相差过于悬殊,所以这只队伍最终返回人数不超过1/5。
而梁恩所获得的这套马具就是战后打扫战场时士兵们从找到的中队长的坐骑身上取下来的,至于中队长本人的遗体则在混乱之中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