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民以食为天(2 / 2)

云贵高原的一条溪流里,上至年过七旬的老人,下到不满十岁的孩童,翻开溪流底部的每一块石头,不厌其烦,在寻求一种神奇的美味。

正直稻花盛开,鲤鱼吃饱了稻花,正是最肥最甜的时候。

厨艺人将稻花鱼去内脏,在灶上摆放整齐,用微弱的炭火熏烤一夜。

甜米混合盐和辣椒,一同塞进鱼腹中,这样的稻花鱼,不管用哪种做法,都盖不住腌鱼和糯米造就的迷人酸甜。

最具吸引力的食材还藏在水底,铺满鹅卵石的河里,大家都在寻找一种东西——爬岩鱼——制作雷山鱼酱最关键的原料,出人意料的美味。

赵夫人这个时候才知道,鱼酱原来一年只能做一次,用最新鲜的辣椒,二荆条最好。

制作过程中,有新鲜肥嫩的生姜,它主要用来去腥。

杨帆提到了一种生姜,叫木姜子,又称山胡椒,西南地区特有的佐料,带有浓郁而神秘的香气。

赵夫人仿佛看到了大量的食盐倒进鱼酱,混合搅拌,然后装进坛子密封,美味慢慢酝酿。

半个月是制作鱼酱的周期,乳酸菌和酵母菌促进香气的生成,挥发性有机酸,滋生出鱼酱独特的酸味,苗家最骄傲的调味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一勺鱼酱,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陡然变得酸楚动人。

“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杨帆的旁白富含人生哲学。

赵夫人忍不住问道:“小帆,这档节目是你念旁白吗?”

“不是,我不专业。”杨帆说道。

“我看你挺专业的。”赵夫人认真说道。

“那也不能抢专业人的饭碗,我有自己的位置了。”杨帆说道。

“那好可惜,肯定有很多人想听你的声音。”赵夫人惋惜道。

杨帆不置可否,问道:“嫂子,你们家喜欢吃面吗?”

没等她回答,杨帆又讲起面的历史和故事。

传统观念里,拥有手艺才能安身立命,相比都市,乡下更能感受到手工技艺的温度。

国家出土过四千年前的面条,这种曾叫“汤饼”的主食,广泛存在于国人的生活。

地域迥异,粗细不同,形状不一,制作方法也各显神通。

面条,最为素净,既是简朴的果腹之物,也可以衬托任何食材,容纳万千滋味。

与北方面食不同,长江以南,人们更喜爱米制糕点。

这不是简单作坊能够完成的,工艺精密,品种浩繁,需要精美绝伦的手工,和严密的传授体系。

精细加工存在于每一个环节,糯米加水研磨,经过处理的糯米粉,质地更加均匀细腻。

水磨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创造多变的口感。

应季而变的馅料,取天然色香,夏秋薄荷,冬春玫瑰。

厨房里,处理米,面点心的工种称为白案。

精巧的手工是行走白案江湖的根本。

以前,厨师作为传统行当,一直以师徒的形式延续。

现在,年轻人通过学校教育,掌握烹饪基本技能。

但要成为真正的厨师,仍需要一位师傅点化。

师徒,在传统伦常中,最重要的非血缘关系之一。

“以后常来家里,我终于明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秀色可餐’这些词语的真义了。”饭还没做完,赵夫人就惊叹道。

读书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从清新的小女孩开始更新,第377章 民以食为天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