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1 / 2)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1128 字 3个月前

第251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

“老兄,宋朝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蒙古人已经被我们赶到漠北去了,契丹人,女真人也都不存在了,何必那么杞人忧天呢?”李善长苦笑道。

“蒙古人还没完蛋呢,稍一松懈他们又会卷土重来。女真人,也还在北元的统治下,并没有消失……”刘伯温沉声道:“只要我们重走宋朝的老路,相信我们,他们都会卷土重来的,我们也一定会重蹈覆辙的!”

“危言耸听了,伯温兄。”李善长不知道,刘伯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就像他永远不知道,大明未来也会神州陆沉、衣冠沦丧一样……

“咱们分道扬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吧。”刘伯温无所谓的淡淡一笑。

如果段落错误请您稍后用主流浏览器访问(chrome,safari,edge...)

“与百姓共天下?跟一君独治有什么区别?”李善长不禁失笑道:“一群泥腿子知道怎么治国?他们有那个本事么?他们配吗?”

“我理想中的‘与百姓共天下’,不是变相的一君独治,是让百姓有实实在在的上升渠道。普通士卒可以凭军功拜万户侯,封妻荫子!

“农民的儿子也能读书识字,一步步步入仕途。而不是让士大夫世代垄断所有上升空间,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君与百姓共天下。”

“这就走了,不在家吃饭啊?”刘伯温笑看他的背影。

“但汉唐到最后也很能打。”刘伯温在没想清楚未来的路线之前,主要通过到最后能不能打,来判断一个王朝体制的好坏。

“但士大夫秉政则不然,天下不是自家的产业,百姓不是自家的牛马,自然不会爱惜。只想着如何趁着在位期间,把天子的产业,变成自家的产业。待到新官上任,同样也想要一份自家的产业……

“请问太师,是满足天子一家容易;还是满足天子之外,再满足千家万户的士大夫,对百姓负担更重啊?”

“那你就劝上位重开科举啊!”李善长大声道。

在窥见了未来之后,刘伯温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改变未来,让大明不要重蹈宋的覆辙,让汉家衣冠永远延续。

“我汉家儿郎,自当无敌天下。”刘伯温昂然道:“这恰恰正说明了,是宋的体制出了问题。”

“疯了,疯了!你绝对是疯了!”李善长面色苍白的看着刘伯温,感觉这个老对头,变得那样的陌生,那样的疯狂。

“明君独裁,也不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对百废待兴的大明来说。”刘伯温淡淡道:“我大明洪武皇帝、太子殿下,都称得上大大的明君。”

所以他才会极端反感宋朝那套‘君与士大夫共天下’、‘重文抑武’、‘权分制衡’之类的体制。

“正如太师所言,如果建国时不开个好头,后世再想改制,就千难万难了。”刘伯温用他的话还击道:“所以这个头,一定要开好。”

“这样确实对百官不好,但对老百姓有什么不好的?”刘伯温却淡淡道:“天子就算把天下当成私产,把百姓当成牛马。但总要为子孙计,不能把自家产业都败光,也要让牛马休养生息。

“东汉末年依然能让胡人丧胆,唐断气前还能灭了吐蕃,这都不是宋朝可以想象的。”

“你糊涂啊!”李善长压低声道:“是,你比我读书多。那伱应该更清楚。如果建国时不开个好头,后世再想改制,就千难万难了。”

“告辞。”李善长一拱手,便头也不回匆匆去了。

有困难、找刘基,是他过去二十年来一直秉持的法宝……

缓了好长一会儿,李善长脸上这才渐渐有了血色,站起身道:“道不同不相与为谋,今天这趟,算我来错了。”